大家都知道,台灣政策支持綠電,多年來綠電始終是產業利多,但是與綠電有關的公司,總是與機械工程有關,因此大家都忽略綠電的潛在獲利者。
最近有一個消息:「國壽豪砸533億 收購沃旭風場50%股權」,我們從「公股銀挺風電」,可以看懂政策風向球。新聞是這麼說的:
綠電的風場 獲利者竟是國壽
壽險業投資綠電再下一城。沃旭能源11日宣布,引進策略性投資人國泰人壽,共同投資取得583MW大彰化西北離岸風場50%股權,所需專案資金高達533億元,創國內壽險公司投資離岸風場最高紀錄,並是首個獲「國家融資保證中心」參與且提供融資保證的風場,該案預計2025年底建置完成,為供應台積綠電的重要風場之一。
川普上任 是台灣風電的利多
風電產業怎麼看?先講結論:由於川普上任後,美國不再以政策支持綠能,全球離岸風電產業恐轉向,產業資源紛紛移轉亞洲,所以是台灣風電的利多。而以目前規模估算,3-1、3-2期風電,將於2027、2028年進入「併網發電」高峰期。
離岸風電3-2期今年8月公布獲配案場,依序包括森崴能源又德風場、SRE風睿能源海廣風場、CIP渢妙二風場、科理歐永續能源海鼎一風場,以及英華威德帥風場等五座離岸風場,分配容量總計2.7GW。
前三者預定併網時間為2029年,後兩者預定併網時間為2028年,若加上因疫情帶來的衝擊,原物料及施工船舶承租不易,准予業者通案展延併網發電一年的3-1期;2027年、2028年成為台灣風力併網發電的高峰期。
同時2025年元月美國總統川普上任,能源政策的轉向,使得風電施工船舶市場轉向亞洲,將降低台灣風電廠商的成本也使得施工進度的進程也可望提前達陣。
Team Taiwan風電隱形冠軍
國內最大特殊重件搬運吊裝工程服務解決商:佳運(7783)
佳運成立於2013年,主要提供重機械搬運及吊裝統包工程的整合服務,服務範圍涵蓋陸域風電、離岸風電、電廠工程、科技產業、石化產業設備及各產業特殊重件運輸,客戶群包含台積電、台灣高鐵、台電、華城、最近最矚目的國防專案「潛艦國造海鯤艦的運輸吊掛」,2023年的營收比重能源工程收入占78%其他收入佔22%。
陸海(5603)持有佳運逾1.5萬張,貢獻潛在EPS達25元。
陸海持有的佳運 重件吊裝霸主
依證交所的產業分類將陸海(5603)劃分為航運類股,依營收的比例也確實如此,陸海的本業是貨櫃運輸,但綜觀已近三年的獲利貢獻,離岸風電重件運輸高毛利的合約已遠遠超過本業,其中目前持股逾25%、1.5萬張的佳運重機械(7783),更是國內最大的特殊重件搬運吊裝工程服務解決商。
佳運在今年11月25日正式掛牌興櫃,蜜月行情股價最高來到323.5元,目前回檔來到190元左右,公佈上半年的獲利以增資後股本來算EPS達4.5元,法人估今年EPS達6元 明年在電廠變壓器汰除及陸域風電汰換接續動能,及半導體設備吊掛運輸需求,獲利可望再攀升,2026年在3-1、3-2離岸風電的建置潮下,將有高速度的成長。
佳運即將申請上櫃 陸海發大財
佳運公司預計在2025年上半年送件申請上櫃,最大的獲利者將是母公司陸海(5603),陸海持有佳運15815張,持股成本新台幣3.6億元,每股持股成本22.8元,以目前佳運在興櫃的報價約在190元左右,陸海的佳運持股市值約30億,已大於母公司陸海的總市值,假如處份將貢獻陸海EPS達25元。但是佳運在未來的營運看多加持下,股價仍有相當大的上漲空間。
陸海目前尚未有處分持股的計畫,母公司陸海的股價實有明顯低估的現象,值得讀者列入觀察,陸海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三季EPS分別為1.89元、1.93元、1.47元。
國防預算增長 無人機機器狗夯
2025年,臺灣國防預算規模預計達到超過5,500億元,創下新高。這其中包括特別預算項目,如新式戰機採購及海空戰力提升計畫,分別編列2,472億元及2,370億元,用於增強海空軍力和高科技裝備的採購。
除此之外,政府推動五大信賴產業,其中軍工產業位列其中,目標是建立無人機及反制系統、航空系統零組件、自主維修等關鍵技術能力,為國防工業建立更完善的基礎。
美眾院「無人機國安排中條款」
美國眾議院即將對一項軍事法案進行投票。該法案要求國家安全機構在一年內完成審查,以確定DJI和Autel Robotics的無人機是否對美國構成國家安全威脅。如果沒有機構完成審查,這些公司將被自動列入聯邦通信委員會的「受管制名單」,從而禁止其新產品在美國上市。
無人機國家隊:漢翔、中光電
為促進無人機產業的全球化發展,經濟部於2024年9月成立「台灣卓越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由漢翔董事長胡開宏擔任主席,攜手神耀科技、亞洲航空(2630-TW)、雷虎科技(8033-TW)、中光電(5371-TW)智慧機器人、長榮航太(2645-TW)等企業組成「無人機國家隊」。
該聯盟致力於盤點台灣供應鏈能量,打造產業合作平台,並代表台灣爭取政府間(G2G)國際市場訂單,推動無人機產品與技術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