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貝萊德投信本周舉辦投資洞察分享會,貝萊德大中華區投資策略師陸文杰警告,市場對美國聯準會的降息預期可能過於樂觀,甚至不排除今年完全不降息的可能性,強調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投資應將目光從傳統經濟週期轉向長期結構性成長,並點名 AI、能源轉型與國防工業三大領域,認為這些由大型企業引領的趨勢將成為未來經濟成長的核心引擎。
AI超越傳統週期 成為經濟新動能
陸文杰指出,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模式已與過去顯著不同。雖然傳統產業仍受景氣週期影響,但以 AI 為首的科技產業,對全球 GDP 的貢獻已超越傳統範疇。他引述數據強調,美國在科技軟體與 IP 設備上的投資,對 GDP 產生巨大貢獻,影響力甚至超過了 20 多年前的網路泡沫時期。他認為,AI 的應用率目前仍處於早期階段,僅用了兩年多就達到 9.7% 的普及率,未來成長空間巨大,並將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為相關產業帶來投資機會。
市場對降息太樂觀 甚至還是可能不降息
針對市場最關注的聯準會利率政策,陸文杰直言,市場對今年底前及明年的大幅降息預期過於樂觀。他分析,儘管美國新增就業人數有所減少,但失業率依然處於低檔,勞動力市場的緊俏將持續推動薪資上漲,對通膨構成隱性壓力。此外,關稅對通膨的影響也充滿不確定性。陸文杰認為,關稅成本最終將主要由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承擔,這將進一步推高物價,使得通膨率很難回到聯準會的 2% 目標,可能長期維持在 3% 或更高水平。因此,聯準會的降息速度與幅度將受到限制,甚至不排除完全不降息的可能性。
看好大型企業:AI、能源轉型、國防工業
在當前非典型的經濟環境下,陸文杰建議投資人應將目光轉向具有長期結構性成長的大趨勢,並點名 AI、能源轉型與國防工業為三大值得關注的領域。他強調,AI 技術的高昂成本與大規模應用,使得大型企業憑藉雄厚資本更具競爭力。同時,面對全球化摩擦與關稅不確定性,大型企業多元化的市場布局與供應鏈管理,使其能更有效地應對外部挑戰。
總結而言,他對全球股市仍維持樂觀看法,並建議投資組合應更加偏向美國的大型企業,以抓住由科技進步與結構性趨勢所帶來的長期成長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