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期市場熱議 NVIDIA 投資 OpenAI、OpenAI 向甲骨文(Oracle)下達 3000 億美元鉅額訂單,這場 AI 巨頭之間的「金錢循環」引發高度關注。凱基投顧發布「軟體產業」研究報告,針對媒體揭露的 OpenAI 營運預估進行測算與分析,發現這場 AI 算力競賽,不僅影響 OpenAI 自身的營收結構,更將導致全球雲端服務供應商(CSP)的競爭格局出現重大轉變,微軟 Azure 和 Oracle OCI 有望在全球雲端市場中取得領先地位。
OpenAI營收測算:2026年用戶成長是關鍵
凱基投顧的測算顯示,OpenAI 預估營收在 2026 年至 2030 年將達到 600 億至 2000 億美元。營收成長的關鍵將轉向其新產品與服務。投資人應關注以下兩大指標:
- 用戶規模與付費率: 預估 ChatGPT 用戶規模到 2030 年將達 20 億人(約等同 Gmail 用戶數)。其中,付費訂戶比例必須從 2025 年的 5% 提高到 2030 年的 14%。最關鍵的監測點是 2026 年每季新增用戶數必須維持在 1 億人,這需要新產品作為催化劑。
- 新產品變現能力: 預估 Agents 和其他新產品的營收佔比將是主要成長動能。特別是 Agent 服務(如企業級研究員方案)和 Agentic Commerce(包含導購與廣告模式),以及可能在 2026 年底推出的硬體產品。OpenAI 必須在 2026 年積極將免費 ChatGPT 用戶轉化為收入。
算力格局巨變:OCI將超越Google雲端
OpenAI 的算力成本分配測算結果,預期將促使全球雲端市場的競爭格局發生變化:Azure≧AWS,OCI ≧GCP。
- 算力短缺尖峰期: 2026 年至 2027 年將是全球 AI 算力最為短缺的時期。如果微軟 Azure 逐漸淡出對 OpenAI 的算力支援,OpenAI 將需要重度仰賴 Oracle OCI 等雲端服務商。
- Oracle OCI 崛起: 預計 2027 年下半年起,OCI 的算力供給將陡峭爬升,到 2030 年,其對 OpenAI 的算力供給比重可能達到 85% 以上,屆時 OpenAI 的營收也將佔 OCI 總營收約 60%,使 OCI 的規模超越 Google Cloud。
- 微軟 Azure 仍有優勢: 儘管 OpenAI 轉向 OCI,但 2026-2027 年 Azure 仍將是 OpenAI 推論算力的主要提供者,雙方的營收分潤機制仍將維持。同時,Azure 上的 AOAI (Azure OpenAI) 和 Github Copilot 等服務,仍是微軟雲端營收的強勁成長動能。
長線看好 注意算力短缺與變現進度
凱基投顧認為,2026 年至 2027 年是 AI 算力短缺的尖峰期,持續看好微軟 Azure 的強勁成長,但同時也提醒投資人,要密切追蹤 ChatGPT 用戶數是否能維持成長,以及 Agents/新產品的推出與變現進度。
台股短多破壞進入震盪 短線只能看這些
週五台股大盤重挫並失守短期均線,短多架構遭到破壞,走勢將步入高檔震盪整理,下檔需觀察 9 月中旬整理平台下緣 25174 的支撐。盤面輪動不順,短期內電子個別族僅能留意被動元件、載板、光通訊、面板;金融股守成有餘、攻擊力道不足;非金電具題材性的軍工航太、電器電纜皆徒增套牢籌碼,恐將持續弱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