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168周報科技主筆 陳昕)AI熱潮已經從硬體開始擴散到軟體,而遊戲領域向來是AI試驗與應用的第一陣線,遊戲公司也是對AI投入最積極的群體之一,也早已應用在從開發到營運的各個環節,不過自從Chat-GPT橫空出世以來,現今的「AI」已今非昔比,在硬體逐漸到位之下,產業的革命已箭在弦上,再配合年底至年初的產業旺季,遊戲族群可望迎來新一波的榮景。
品質、成本、效率 鐵三角被AI打破
遊戲產業中向來有所謂的「不可能三角」(或稱「鐵三角」),指的是在遊戲開發過程中,開發團隊想同時達到高品質、低成本和高效率幾乎是不可能的:想提高品質,就要投入更高成本、花費更多時間,想要加快開發速度則會犧牲遊戲品質…因此長期以來,公司都必需在三者間取捨。不過現今由於AI技術的引入,這個「不可能三角」正在發生改變,自動化、智能化的技術,大大提升了開發效率和品質,同時又能控制成本。當然,這也需要時間和資金的投入,才能讓技術達到成熟。

AI讓遊戲有感進化 玩家更願意掏錢
AI正在深刻改變遊戲產業的各個層面,從遊戲開發到玩家體驗,再到商業模式,主要有自動化設計與程序化生成、提升角色和NPC的智能、針對玩家的個性化內容推薦、強化遊戲畫面、語音助手和聊天AI、玩家行為分析等六大應用。
這些AI技術,在開發端能夠自動化許多繁瑣的開發任務,又能讓遊戲世界變得更加生動,互動性更高,大大提高玩家體驗,有感的進步不僅吸引更多玩家,也延長了遊戲的生命週期,隨著《黑神話:悟空》等高品質作品的推出,玩家需求可能進一步提升;再加上AI分析玩家行為及內容生成等技術,更進一步提高了玩家付費機會,提高整體營收能力。這些都是投資者看好的趨勢。

鈊象 大宇資 橘子 昱泉 網龍 宇峻 智冠…
遊戲公司若能成功利用AI技術推出創新遊戲,或增強現有遊戲的玩法,市場會給予更高的成長性預期和估值。因此,一些有AI技術布局的台灣遊戲公司可能享有較高的本益比。
目前已有多家台灣遊戲公司逐步導入AI技術,鈊象(3293)、大宇資(6111)、橘子(6180)等主要將AI應用在程式設計和美術製作,以簡化工作流程並降低成本,鈊象更表示已藉此提升了20-30%的工作效率;昱泉(6169)則利用AI提升遊戲開發的自動化,尤其是在角色設計和劇情生成方面;網龍(3083)和宇峻(3546)用AI強化遊戲角色的智能表現和對話系統,提升玩家沉浸體驗;智冠(5478)則主要利用AI優化大數據分析,提升廣告與行銷的精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