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萬眾矚目的輝達GTC大會於本周(3月17-21日)登場,除了執行長黃仁勳的演講之外,首次推出「量子日」,還有超過1000場演講、300多場現場展示,匯聚了AI、半導體、機器人、自駕車及雲端運算的最新技術突破,專業度爆表。執行長黃仁勳發表多項重磅技術,並強調輝達是全球唯一的「AI公司」。對台灣投資人而言,這些技術將如何影響台灣供應鏈?有哪些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GTC大會關鍵技術與台灣產業機會
Blackwell Ultra AI晶片:半導體新契機
發布新一代Blackwell Ultra AI晶片,提升AI運算性能與能效,推動更強大的AI訓練與推理應用。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包括台積電(2330)、日月光(3711)等,將受惠於此高效能運算(HPC)市場的成長。台積電仍為NVIDIA主要製造夥伴,預計將持續獲得高階製程訂單。
Dynamo AI工廠作業系統:製造業轉型
推出Dynamo AI工廠作業系統,提升AI推論效能,適用於智慧製造。台灣電子代工廠如鴻海(2317)、緯創(3231)、廣達(2382)等,可藉此發展AI智慧生產,強化工廠自動化技術。
Halos自駕車技術:汽車供應鏈受惠
與通用汽車合作開發Halos系統,提高自駕車安全性與透明度。台灣汽車電子供應鏈,如和大(1536)、同致(3552)、順德(2351)等,將因輝達自駕技術擴展而受益。
GROOT N1、Newton引擎:機器人新需求
發布GROOT N1 AI模型與Newton物理引擎,推動人形機器人發展。輝達與波士頓動力、亞馬遜投資的Agility Robotics等企業合作,顯示人形機器人市場將快速成長。台灣相關供應鏈,如伺服馬達、傳感器、機構件製造商,如上銀(2049)、亞德客-KY(1590),都可能迎來新需求。
RTX Pro GPU與AI PC:帶動PC市場復甦
NVIDIA推出RTX Pro GPU,並與戴爾、惠普等企業合作推動AI PC應用,強化個人電腦的AI運算能力。台灣筆電代工大廠如廣達(2382)、仁寶(2324)、和碩(4938)等,將受惠於AI PC的成長趨勢。
台廠在輝達供應鏈的重要性
此外,輝達公佈12家主力零件供應商,其中台灣7家進榜過半,包括雙鴻(3324)、奇鋐(3017)、貿聯-KY(3665)、台達電(2308)、鴻海(2317)、川湖(2059)、光寶科(2301)。顯示台廠在全球AI供應鏈中,從伺服器代工到核心零組件,均占據領導地位。
綜合GTC大會 台股長線投資機會
- 半導體產業:台積電(2330)是最大受惠者
- 伺服器供應鏈:鴻海(2317)、緯創(3231)
- 散熱與電源供應:奇鋐(3017)、雙鴻(3324)、台達電(2308)
- 機器人技術:研華(2395)、上銀(2049)
- AI PC與運算:微星(2377)、技嘉(2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