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iPhone 16硬體先行、AI後至 是放長線釣大魚

(本報訊)蘋果的年度大戲新iPhone終於登場,每年看著庫克沒什麼魅力的發表,直播時聊天室一面倒的失望對話也不是新鮮事,不過蘋果巨頭就是巨頭,三星AI手機今年初就發表了,智慧手機市場也沒激起什麼火花,倒是大家都期待著蘋果的AI手機,殊不知蘋果弄了個新機先來、AI晚點再來,到底這對蘋果、對智慧手機市場、乃至對整個AI的應用落地有什麼影響?

(Apple官網)

到貨量Pro Max最少 透露蘋果拓市策略

蘋果iPhone 16新機已開放預購,並預計於20日登台開賣,不過中央社報導,通路高層透露,今年首波到貨量約20萬支,比去年少,且初期最受青睞的Pro Max最少,16與16 Plus供貨較充足,預料初期「Pro Max會非常供不應求」,從新機規格配置、初期供貨比例而言,可一窺蘋果策略,「盼拉抬16、16 Plus銷售,增加年輕族群和新用戶市占。」

此外,通路高層認為,iPhone 16 Pro今年螢幕放大至6.3吋,許多規格提升,價格也至相對甜蜜點,預料需求會比過去放大,供貨上比Max充足一些,「Pro供需緊張的狀況會比Max好很多。」

iPhone 16 Pro Max機型或佔總銷售量35%

市場研究機構TechInsights發布報告,預計iPhone 16系列的出貨量將超過其前代產品,2024年全球出貨量預計將達到7,300萬台。此外iPhone 16 Pro Max預計將成為iPhone 16系列銷量最高的機型,佔總銷量的35%,機構稱這得益於其更大的顯示器、A18 Pro晶片以及對高階用戶的吸引力。

消費者期待太高 若直接推出、不夠成熟…

本報科技主筆陳昕分析表示,蘋果在2024年推出的新iPhone採取「先推出硬體,再引入AI」的策略,可能是希望逐步過渡,並保證AI應用能夠在更完善的情況下登場。畢竟智慧手機市場趨於成熟,導致消費者對AI手機寄予更高期望,如果蘋果直接推出AI功能,但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可能會引發更多負面反應,而分階段推出新技術有助於穩定市場情緒。

蘋果影響力強大 AI放長線釣大魚沒問題

至於對智慧手機市場的影響,陳昕表示,蘋果對市場的掌控能力依然強大,即使近年來消費者對發表會都是反應冷淡,但產品銷量仍居高不下,足見品牌影響力仍然足夠推動市場變革。因此,蘋果這樣的戰略可能會促使其他廠商跟隨,推動智慧手機市場進一步向AI方向轉型,但整體的變革速度會因為技術挑戰而較為緩慢。市場不會立即出現劇烈變動,但長期來看,這種AI與硬體的結合將帶來顯著影響,推動AI在更多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新款Apple Watch 螢幕有史以來最大

除了iPhone,在2024年蘋果秋季新品發表會上,蘋果還宣布推出新款Apple Watch Series 10、新款AirPods系列、AirPods Max等。

其中新Apple Watch搭載全新S10 SiP晶片,效能與能源效率大幅提升,支援先進的Transformer 車型。這款產品螢幕達到Apple Watch系列有史以來最大,甚至比Apple Watch Ultra還要更大一些,同時機身較上代薄10%。採用廣視角OLED 屏,亮度提升最高達40%。具備50 公尺防水性能,並且是充電最快的Apple Watch,僅需30 分鐘即可充至80%。起售價399美元。

新AirPods Pro 2 新增助聽器功能

新款AirPods系列,其中 AirPods 4提升了配戴舒適度,適應不同耳形,採用H2 晶片,音質大幅提升,主動降噪款引進無耳塞式主動降噪功能,售價179美元,普通款售價129美元。AirPods Max則迎來了2020年12月誕生以來的首次升級更新,一是新增了午夜色、藍色、紫色、橙色和星光色,二是支援USB-C 充電,保持了超高保真音質和主動降噪功能,售價$549。 AirPods Pro 2,新增臨床級聽力測試和助聽器功能,將在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上線。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延伸閱讀

訂閱168電子報

專欄文章

黃仁勳:輝達是世界唯一的AI公司

這些技術將如何影響台灣供應鏈?有哪些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陳昕:台灣的國家安全 不該是台積電的責任

企業強,國家不一定強;國家強,企業才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