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雜誌:AI浪潮 資料中心成要角 關鍵問題一篇看懂

(中央社華盛頓13日綜合外電報導)人工智慧(AI)可能以許多意料之外的方式改變世界,目前已帶來巨大衝擊,例如需消耗極大量的能源,仰賴全球數以千計資料中心高速運轉的生成式AI即為最新例證。以下為美國時代雜誌(TIME)12日彙整資料中心崛起及其用電需求對全球與區域社會具有何種意涵

2026年用電需求將比2022年增1倍

國際能源總署(IEA)1月預估,全球資料中心2026年的用電需求,將比2022年增長逾1倍,用電需求增加的主要推手就是AI。

AI業界人士表示,全球有足夠的能源產能可吸收資料中心新增的用電需求,且技術效率改善也有助減少用電需求。但有些人對AI產業做出的承諾抱持懷疑,並擔心該產業過度消耗化石燃料,將阻礙全球因應氣候變遷的努力。

資料中心:就是你在雲端的備份

每當民眾的手機資料備份至雲端,實際上這些資料儲存在資料中心,這是數以千計電腦伺服器組成、持續運作的大型設施。

資料中心已成為5G和雲端儲存時代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能支援從金融交易、社群媒體到政府運作等一切功能。其運作仰賴穩定並持續供應的能源,根據IEA,資料中心目前占全球用電量超過1%。

擴張推手:從比特幣挖礦到如今的AI

在AI堀起之前,資料中心的用電量已經快速增加,主要用電推手是比特幣挖礦產業。如今科技業積極轉向AI,使資料中心的建造和使用急遽升高,因為訓練AI模型非常耗能,耗電量遠遠超過資料中心的傳統活動。

聯天機器人耗能比Google搜尋多10倍

美國電力研究院(EPRI)副院長波特(David Porter)表示,舉例來說,利用聊天機器人ChatGPT查詢資料的耗能程度,比Google標準搜尋高出10倍,AI目前占美國資料中心用電量約10%至20%,但這個比率在未來可能「顯著提升」。

訓練模型的算力成本 每9個月翻1倍

大型科技公司之間的激烈競爭加劇這種能源消耗,這些企業正爭相打造功能更強大的生成式AI模型。研究人員近來發現,訓練這些模型所需的算力成本,每過9個月會增加1倍,而且沒有放慢的跡象。

因此IEA預估,全球資料中心2年內的耗電量將相當於瑞典或德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研究人員也預估,全球截至2027年底前的AI需求,恐使資料中心消耗超過1兆加侖的淡水。

科技龍頭說好的負碳排 即將跳票

能源使用快速增加,可能破壞大型科技公司在AI炒作週期來臨前訂下的氣候承諾。例如,微軟在2020年追隨Google做出類似的氣候承諾,允諾十年內實現負碳排。然而,微軟去年展現雄心壯志追求AI,導致整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大增30%,使實現氣候目標的進度倒退一大步。

解決?用AI提高效率、推動再生能源…

這些消耗能源的企業指出,他們正研究解決方案。許多AI支持者認為,他們的技術對於應對氣候變遷至關重要,包括改善效率低落問題。Google在2016年宣布,旗下DeepMind公司運用AI,使Google冷卻資料中心的用電量顯著降低「高達40%」。

晶片硬體效率的提升,也有助減少能源使用,像是AI晶片龍頭輝達今年推出新的圖形處理器(GPU)系列,耗能比之前的型號降低25倍之多。

業界人士也認為,透過帶動再生能源的建設,尤其是風力、太陽能和核能,他們正引領能源轉型。但許多新的資料中心依然由化石燃料供電,因為新型能源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商轉供電。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延伸閱讀

訂閱168電子報

專欄文章

黃仁勳:輝達是世界唯一的AI公司

這些技術將如何影響台灣供應鏈?有哪些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陳昕:台灣的國家安全 不該是台積電的責任

企業強,國家不一定強;國家強,企業才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