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唱衰!科技巨頭谷底佈局 未來更大獲利

(本報綜合報導)包含蘋果、亞馬遜、Google、微軟、Meta等美國五大科技巨頭今年來利空不斷,華爾街及媒體幾乎一面倒唱衰科技股,股價也都紛紛大跌,但認真細看財報,真的有這麼差嗎?以下為本報綜合分析報導。

科技巨頭營收低成長 是因為匯損

首先,科技巨頭的最新季報顯示營收成長大幅放緩,但他們都是以美元計算業績,而美元在過去一季大幅升值。這個道理放在台灣電子股大家都懂,新台幣升值、外銷為主的公司就會有匯損。實際上,扣除匯率因素,除了Meta之外的四大巨頭營收成長都超過1成,亞馬遜更是逼近2成的19%,可說非常亮眼。

Q3 2022AppleAlphabetAmazonMetaMicrosoft
營業收入增速8%6%15%-4%11%
剔除匯率影響的營業收入增速14%11%19%0%16%
淨利潤增速1%0-9%-52%-14%
剔除匯率影響的淨利潤增速8%左右-22%左右-5%左右-47%左右-8%

淨利衰退 是因為增加人力、加大研發

的確,過去一季淨利的表現並不理想,即使扣掉了匯損,也只有蘋果的淨利成長1%,其他四巨頭都是負成長。同樣,細看財報可以發現,原因在於收入成長的幅度比不上成本的增加幅度,其中最大的費用是人員開支。

Q3 2022AppleAlphabetAmazonMetaMicrosoft
人員增速6%25%5%28%28%
成本及營業費用增速10%18%14%19%14%
其中:研發費用增速17%34%30%45%18%
研發費用增速與收入增速的差值9個百分點28個百分點15個百分點49個百分點7個百分點

從2020年開始,科技產業吃盡了疫情紅利,二年來幾乎所有上市的網路、軟體相關公司員工人數都至少翻倍,即使到了今年,面臨經濟衰退,五家巨頭仍然持續招聘員工,Google、微軟和Meta的員工人數甚至年增超過了20%,而且其中大多是技術開發人員,他們的工資也在不斷提升,造成了五大巨頭的研發費用成長幅度大幅超過整體成本的幅度。

即使損害短期淨利 也要投資未來

看到這裡,淨利衰退的原因就很明顯了:明知會損害淨利,巨頭們卻仍要投入大量的成本進行研發,這無疑是一種投資,為的是未來更大的獲利。

目前美國科技巨頭的研發主要聚焦在如下幾個方向:

  1. 雲端運算。Azure是微軟最大的成長引擎,AWS也是亞馬遜的成長引擎和大金雞,而Google Cloud也已經成功大幅縮減虧損。企業數位化、雲端化是不可逆的基建投資趨勢,想必科技巨頭也會在此持續砸錢。
  2. AI(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Google的廣告收入明顯比Meta好,很大程度是因為Google的AI投放廣告更厲害;蘋果的智慧穿戴裝置大力主打AI在健康領域的深入應用;雲端、企業應用等,也已成為AI技術的競爭。
  3. VR/AR(或說元宇宙)。這當然是Meta的重點,不管股價怎麼跌,祖克柏還是一無反顧。最近也成了蘋果的重點,目前市場多預期蘋果在明年初就會發布MR眼鏡。
  4. 遊戲、影視等娛樂內容。相信大家都知道,各大廠都早已轉向提供內容(軟體)的服務為主,而不是硬體的遊戲機販售,包括原本在遊戲機領域耕耘、如今要併購動視暴雪轉型原創遊戲的微軟,影視業務剛上軌道、遊戲業務正要起步的亞馬遜,及在原創影視剛摸索出心得、不知下一步是否會製作原創遊戲的蘋果,目前看來都尚在佈局階段,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5. 其他基礎研發部份。比如蘋果、亞馬遜擺脫INTEL研發的自家晶片都頗受好評,Google則在無人駕駛和醫療方面大量投入,亞馬遜還在研發物流機器人和無人機等等。。

華爾街 不讓馬兒吃草又嫌跑不快

在大廠大力研發押寶下個世代之下,除了Meta實在撐不下去本週宣佈要大裁員13%、超過1.1萬人之外,其他巨頭只是說要「放緩」、「暫緩」招聘,並沒有人員「縮減」的計劃,也就是說,這些公司未來一段可見的時間內都仍會有成本的壓力,因此華爾街本季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還會進一步擴張人力嗎?擴張速度會如何?怎麼平衡長期發展與短期利益?其實講白了,就是「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事實上 這些全都是跑不掉的趨勢

事實上你我都知道,科技線上化、數位化,遊戲、電商、AI、雲端…全都是不可逆的、必然的趨勢,等到經濟重回上升循環,在當下的谷底逆勢佈局的巨頭們將進一步鞏固競爭的優勢,交出更好看的業績。

以下是本週巨頭們的新聞標題…幾乎都是利空。

  • 因需求降溫,蘋果新iPhone產量削減300萬部
  • 蘋果與亞馬遜被控合謀推高iPhone等產品價格
  • 亞馬遜成全球首家市值縮水1兆美元上市公司
  • Meta將開啟史上首次大規模裁員,祖克柏道歉
  • Google開發新穿戴設備,瞄準13歲以下兒童

延伸閱讀

訂閱168電子報

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