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馬不合 特斯拉暴跌 市值一夜蒸發4.5兆
受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與川普矛盾公開化影響,周四特斯拉股價跌14.26%,創逾四年來最大跌幅,市值蒸發超過1525億美元(約新台幣4.5兆元)。川普周四表示,不知道還能不能與馬斯克保持良好的關係、對他「非常失望」。

美國能源部:戴爾+輝達 拚下一代超級電腦
美國能源部周四宣布將開發下一代超級電腦「Doudna」,預計於2026年投入使用,性能將是當前超級電腦的10倍,由戴爾公司研發、使用輝達的下一代Vera Rubin 平台,目標支援高效能運算工作負載,促進AI、核融合、材料科學等領域的研究和創新。能源部長表示,Doudna將幫助美國科學家贏得全球AI競賽,並推動生物學與計算的結合。黃仁勳則表示:「Doudna 是科學的時光機,能將數年的發現壓縮到數天之內。」
高盛:明年中金價看4千美元 較比特幣更避險
高盛發表報告,預測到明年中期金價將達到4000美元/盎司,認為黃金相較比特幣是更安全的對沖工具。報告指出,大多數可用的黃金儲備已被開採,供應短缺及通膨憂慮推動需求增加,將促進金價上升。高盛全球大宗商品研究聯合主管丹·斯特魯文表示,雖然比特幣在過去幾年的回報率高於黃金,但其波動性更大,對市場下跌更敏感,在市場風險偏好高時,比特幣和股票表現較好,因此在對沖股市下跌方面,黃金作為避險資產較比特幣更有效。
Meta計劃利用AI全面自動化生成廣告創意
根據華爾街日報,Meta計劃在明年年底前讓品牌能夠完全利用AI建立廣告。目前,Meta的廣告平台已提供一些AI工具,能生成現有廣告的變體並進行細微修改,再投放至Facebook和Instagram,未來目標則是幫助品牌「從頭開始」創建整個廣告,包括圖像、影片、文字;系統還會決定針對哪些Facebook和Instagram用戶投放廣告,並提供預算建議。此外,Meta還計畫讓廣告主利用AI個人化廣告,根據地理位置等因素,可以看到同一廣告的不同版本。去年廣告佔Meta收入的97%以上。
主打性價比?傳iPhone 17基本款升級有限
蘋果分析師蒲得宇最新報告指出,2025年推出的iPhone 17入門機型將沿用與iPhone 16相同的A18晶片,採台積電第二代3奈米製程,記憶體預計維持8GB。相較之下,iPhone 17 Pro系列將升級A19 Pro晶片,採用更先進的第三代3奈米製程,而傳聞中的超薄新機「iPhone 17 Air」也將搭載A19晶片。若此資訊屬實,意味基礎款升級幅度有限,主打性價比。預計將配備6.3吋螢幕、前鏡頭升級至2400萬畫素,螢幕更新率也提升至120Hz,外觀設計則與前代相似。
微軟將在瑞士投資4億美元建設AI基礎設施
微軟深化歐洲 AI 布局,周一(6/1)宣布將在瑞士投資4億美元,主要用於擴建和升級微軟位於日內瓦和蘇黎世附近的四個現有資料中心,滿足瑞士日益增長的 AI 和雲端運算服務需求,並確保客戶數據能夠保留在瑞士境內,這對於醫療保健、金融和政府等對數據主權有嚴格要求的產業非常重要。此外,微軟也將擴大與瑞士中小企業的合作,並加強相關的 AI 和數位工具培訓。
馬斯克:SpaceX今年收入將超過155億
馬斯克周二(6/3)表示,預計SpaceX今年的收入將達到約155億美元,其中來自美國NASA的收入僅約11億美元。馬斯克也提到,SpaceX明年來自太空的商業收入很可能會超過NASA的整個預算。先前白宮提議將NASA下一財年預算從目前的近250億美元削減至188億美元。 SpaceX的營收成長主要來自於兩大業務部門:火箭發射服務和Starlink星鏈業務。
OpenAI付費企業用戶數4個月成長50%
OpenAI周三(6/4)宣布,其付費企業用戶數已從2月的200萬增加到 300 萬,短短四個月內成長了50%。此數據包括OpenAI旗下針對商業使用的多個產品線,包括ChatGPT Enterprise、ChatGPT Team和ChatGPT Edu。OpenAI表示,企業採用成長,與消費者版ChatGPT普及有極大關係。為了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OpenAI 也推出多項新的企業級功能,例如「錄音模式」,允許用戶錄製並轉錄會議內容;以及「連接器」功能,讓企業用戶能直接從 Google Drive、Dropbox 等雲端服務匯入資料到 ChatGPT 進行分析。
AI太耗電 科技4巨頭間接碳排驟增150%
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ITU)5日報告指出,亞馬遜、微軟、Alphabet、Meta四家主要科技公司,因AI應用推升資料中心電力需求,導致2020至2023年間接碳排放平均增加150%。亞馬遜的碳排放成長182%最為明顯;微軟155%排名第二。儘管這些公司承諾投資於零碳能源計畫,但隨著AI系統的發展,全球電力需求也急劇上升,其中數據中心的用電增長速度,比整體電力消耗增速快上4倍。
著陸前突斷訊 日本ispace二度登月失敗
日本新創公司ispace的登月任務宣告失敗,未能成為首間完成登月任務的日本及亞洲民間企業。強韌號今年1月搭乘SpaceX火箭升空,5月調整完繞月軌道,飛行狀態穩定,至6/6日藉由引擎噴射、減速,調整姿勢,逐漸從月球上空約100公里處下降,卻在著陸前突然失去通訊,似乎是減速不足造成硬著陸。此任務搭載約台幣4.8億元的科學儀器,原計畫進行為期14天的月面探索。這是ispace繼2023年4月之後第二度嘗試登月,但仍以失敗告終,公司計劃於2027年進行第三次和第四次發射。
OpenAI:中國利用AI操控言論 激化分歧
OpenAI發布報告指出,利用其AI技術從事秘密行動的中國團體有與日俱增趨勢,儘管這些行動通常規模較小且針對有限對象。報告提到一些案例,包括生成與中國相關的政治社媒貼文、批評一款以台灣為主題的電玩遊戲、對一名巴基斯坦維權人士的不實指控等,還在社媒製造分裂,分別支持美國政治議題中對立的雙方、激化分歧,甚至開發用於密碼暴力破解和社群媒體自動化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