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一週要聞(2/15-2/21)

馬斯克:4週內發射太空船 接太空人回家

SpaceX執行長馬斯克本周受訪時,談及因為波音星際飛機任務意外滯留太空的兩名美國太空人,表示計劃將在4週內執行一次發射任務,將這兩名太空人接回地球。

NASA:小行星有2%機率2032年撞地球‍‍‍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近地天體研究中心(CNEOS)表示,一顆名為「2024 YR4」的小行星在2032年撞擊地球的機率為2%。目前關於「2024 YR4」的資訊仍然有限,但據估計,該小行星的直徑在40公尺至90公尺之間,相當於一座大型建築。

截至2025年1月31日,小行星 2024 YR4在2032年接近地球時的位置不確定性為1.6%,僅與月球軌道中心的小點相交。(CNEOS)

TOYOTA發表新氫燃料電池 續航提升20%

豐田汽車(TOYOTA)19日在東京首次公開新款氫燃料電池(FC)系統,計劃自2026年起向日本、​​歐洲、北美、中國等市場投放。原本是實現氫能社會難題之一的續航里程,透過該系統提升了約20%,並降低了成本,耐久性也提升了一倍,可行駛100萬公里以上,並可據車輛的大小改變名為「Cell」的零件個數,因此從大型車到小型車都可適用,預估搭載對象能擴大至需求增加的大型卡車等商用車。

(TOYOTA)

Grok 3免費 超越ChatGPT登APP榜首

馬斯克旗下人工智慧公司xAI宣布,Grok 3模型現已開放免費使用(直至伺服器崩潰),訂閱X Premium+及SuperGrok服務的用戶,除可優先體驗語音模式等進階功能外,還將獲得Grok 3的深度使用權限。20日,Grok應用程式已登上美國區App Store免費App榜首,超越OpenAI的ChatGPT App。

(iphoneincanada.ca)

AI教父辛頓:對AI的危險無知恐葬送全人類

在近日的巴黎AI行動高峰會上,美國副總統萬斯明確表示美國仍將維持在AI領域的主導地位,且指責歐洲對AI的監管在扼殺創新;會後,美國和英國拒絕簽署關於確保AI「安全、可靠、可信」的峰會聲明,拒絕相關國際承諾。諾貝爾獎得主、AI教父辛頓對此提出強烈批評,「我認為那是一派荒謬的胡言,完全顯示出他對AI的危險性一無所知。」「沒有約束,AI將是一種可怕的武器。」但他也承認,「當然,它應該得到發展。但必須以對人類安全的方式進行開發。」

美機構發布生物學最大AI模型Evo 2

美國弧形研究所19日在官網發佈公報說,來自該研究所、輝達和美國史丹佛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共同開發的AI生物學模型Evo 2正式發布。公報說,在前一代模式Evo 1的基礎上,Evo 2發展成為目前生物學領域規模最大的AI模型,基於超過12.8萬個基因組數據的9.3兆個核苷酸進行訓練。

iPhone 16e剛預購 i17各種爆料已來

平價版的iPhone 16e於20日發布、21日晚間開放預購,市場評價不一,已經開始預期iPhone 17,過去一周爆料不斷,先是爆料者Majin Bu在社群平台表表iPhone 17 Pro的相機模具原型,從模糊的畫面可看出開了五個孔,左邊三個開孔是三顆攝影機,右邊兩個開孔則是閃光燈和LiDAR雷射雷達掃描器。 另外,市場調查機構GF Securities分析師Jeff Pu發布的投資者備忘錄中提到,有供應鏈透露iPhone 17、iPhone 17 Pro、iPhone 17 Pro Max三款機型將回歸使用鋁合金,僅iPhone 17 Air採用鈦合金邊框,因為鋁合金比鈦合金更環保。分析師郭明錤周五也發文指出,蘋果可能在iPhone 17採用自研的WiFi晶片,隨著蘋果不斷擴大採用自研晶片,台積電為蘋果晶片主要代工夥伴,營運可望受惠。

1月外銷 電子產品獨秀 估首季續強

經濟部今天公布1月外銷訂單統計469.7億美元,衰退3%,終止連10紅。受農曆春節落點不同影響,1月外銷訂單7大貨品僅電子產品一支獨秀,接單金額達177.1億美元,為歷年同期第2高,年增1.5%,其餘貨品皆因基期較高等因素呈現年減,其中資通訊產品更呈雙位數衰退。不過,經濟部預估累計前2月接單達905億美元,年增約5%,且首季有望延續正成長趨勢。

去年製造業產值創高 電子零組件最旺

經濟部統計處發布113年第4季製造業產值統計表示,113年第4季製造業產值5兆535億元,較112年同季增加9.44%,連續4季正成長;累計113年全年製造業產值19.3兆元,年增9.75%,表現僅次於111年,創歷年次高紀錄。其中電子零組件業貢獻最大,由於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及雲端資料處理等應用需求強勁。

關稅尚無太大衝擊 2月電視面板續漲

研調機構集邦科技公布2月下旬電視面板報價,較1月上漲,但液晶顯示器(Monitor)、筆電面板則與1月持平。關稅暫時沒有帶來太大衝擊,反而中國以舊換新政策帶動需求成長。集邦科技研究副總經理范博毓表示,大部分品牌客戶維持較強面板採購動能,面板廠維持較高的生產水準,以對應需求成長。整體而言,電視面板需求仍維持在穩定的水準下,預期價格將持續上漲,尤其是大尺寸電視面板需求較好,產能多少出現互相排擠的效應,也有助拉抬中小尺寸電視面板價格走勢。

電競面板出貨趨緩 OLED維持高成長

研調機構集邦科技公布調查,2024年全球電競液晶顯示器面板(刷新率144Hz以上)出貨量為3242萬片,年增12%,預估今年出貨量將放緩至年增5%。集邦評估,因缺乏明確的刺激題材,加上面板廠在主流電競液晶顯示器產品獲利遭遇極大挑戰,2025年出貨量成長將放緩至年增5%,約3400萬片左右;不過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電競面板成長幅度趨緩,仍可望維持年增40%。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延伸閱讀

訂閱168電子報

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