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曼年薪250萬 但身家有657億元
本周一份新發布的稅務申報文件顯示,OpenAI執行長阿特曼去年薪水只有76,001美元(約新台幣250萬元),比2022年的73,546美元略為增加。OpenAI最初定位為非營利研究機構,阿特曼也多次強調他不會持股,然而今年9月宣布重組為獲利性公益公司, OpenAI董事會主席泰勒也透露,董事會曾討論是否以股權形式補償阿特曼。不過,無論阿特曼在OpenAI薪酬多少、是否有股份,他一直是活躍的科技投資者,擁有Uber和Airbnb等多家大型公司的股份,除了價值450美元的跑車,他9月還剛在美國舊金山買了一座價值超過2700萬美元的豪宅。根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今年年初的首次估算,阿特曼的身價至少達到了20億美元(約新台幣657億元)。

輝達正幫助Google設計量子運算處理器
輝達與Alphabet旗下Google公司組團,正幫助後者設計量子運算處理器。Google的量子人工智慧(Quantum AI)部門將採用輝達的Eos超算來加速量子元件的設計。雙方合作的理念是,促進要求量子處理器運作的物理學,從而幫助它們克服現階段的許多限制。 (財聯社)
鴻海:與輝達共建數位孿生技術AI工廠
鴻海科技集團宣布與輝達共同興建下世代AI工廠(AI Factory)。去年的鴻海科技日上,雙方首次對外展示此合作,鴻海運用輝達Omniverse平台,創建台灣地區新竹廠房的3D數位孿生自動化產線。以Omniverse在新竹的成果為基礎,結合數位孿生技術,進一步擴展海外據點。鴻海稱,數位孿生技術的核心優勢在於其快速複製以及規模化的能力,這已成為公司強化全球佈局的關鍵。透過這項技術,公司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精確度,在全球各地複製和建立生產線。
Neuralink獲准在加拿大啟動臨床試驗
馬斯克旗下腦機介面公司Neuralink於20日宣布,已獲加拿大衛生部批准啟動在該國的首次臨床試驗,開始招募受試者。聲明稱,與先前的PRIME研究類似,這項名為CAN-PRIME的研究旨在評估Neuralink植入物和手術機器人的安全性,並評估該公司腦機介面在「幫助四肢癱瘓患者用意念控制外部設備」方面的初步功能。
小米汽車毛利率追平特斯拉:史上最強業績
小米集團本周發布財報,雷軍用「史上最強業績」,來形容,並將焦點置於小米汽車,表示小米汽車已提前完成累計生產 10 萬輛新車的目標,正在向全年交付 13 萬輛的新目標衝刺。2024 年第三季,小米集團總營收達人民幣 925 億元,年增 30.5%,經調整後的淨利潤為 63 億元,年增4.4%。其中,小米 SU7 系列自 3 月 28 日正式發佈後,在過去半年多貢獻了 95 億元的營收,占公司總收入的 10.27%,並且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的毛利率17.1%達到了特斯拉水準,為,好於絕大多數中國車企。

中國雙十一 蘋果iPhone銷量年減雙位數
近日,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報告稱,今年雙十一購物節期間,蘋果iPhone在中國的銷量年減兩位數,主要是多家競爭對手趕在雙十一前發布了新手機。隨著中國手機廠商近年來紛紛發力高端化,蘋果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優勢受到一定動搖。不過蘋果的iPhone 16 Pro和iPhone 16 Pro Max仍位於最暢銷手機行列。
印度首富旗下新創公司 進軍人形機器人
一家由亞洲首富穆克什·安巴尼控股的新創公司正在進入類人機器人市場,與在這一新興領域領先的美國和中國公司競爭。由安巴尼的信實集團支持的Addverb科技有限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桑吉特·庫馬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公司將在2025年推出其首款人形機器人。他說,這些類人機器人將能夠在時尚、零售和能源等行業執行任務,但他沒有給出具體的例子或價格。
波音裁員400多名 明年1月中旬生效
波音10月宣布的裁員計畫有了最新進展,公司已向其隸屬於美國航空航天專業工程僱員協會的400多名員工陸續發出了裁員通知。據了解,此次波音公司宣布裁員438人,包括220名技術部門員工,以及218名工程師和科學研究人員等專業員工,公司希望能藉此改善目前不斷惡化的財務狀況。裁員決定預計明年1月中旬正式生效,受影響的員工將獲得一筆遣散費以及醫療福利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