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臥底小蔡
在作手生涯接過三十件代操案
廿年幾前,我成為市場上俗稱的「操盤手」或稱「作手」,陸續就有私下委託我代操,多半是大戶,也有公司財務長等,不下三十件。投資跟單成功大半,也有失敗案例。
2010年流亡後開始寫《168周刊》只是想揭發「四大基金貪汙」,但是為籌經費而意外走向財經作家的路。
台灣名醫來應徵門生學炒股
2021年11月,有讀友以英文在本人筆名「臥底小蔡」粉絲專頁發訊息”Can I learn more about your background?”表示「要多了解我的背景。」誤以為是投資廣告,沒回,沒在意。
後來徵門生時,上述的讀友再度表明誠意。當然學費不貲,而他皆能負擔還多提供援助,原來是台灣一位醫界名人,以下還是簡稱「名醫」。我將他編入我門生第13號。
幫名醫與他友人群代操四千萬
名醫在學習時,相當勤奮,但是「隔行隔山」,有些專業不是那麼容易理解,於是他交給我部份資金代操,後來名醫要我寫份投資方案,他修改後,主要是分成與加入投資停損條款,此後自行找了許多朋友共襄,資金規模到四千多萬元。
投資群早知我是臥底小蔡
在《鏡周刊》標題毫不留情,劈頭就是「通緝犯」怎樣怎樣,您覺得名醫群組不知道嗎?
一開始,名醫就告知我是「臥底小蔡」,他們也上網查了,但是誰在意?通緝犯也好、對抗四大基金貪汙也好,這是無感,能證明賺錢才是王道。
股市也是 笑貧不笑娼 的現實
回想2006年,《壹週刊》第一次刊我離職調查員炒華豐,那時的確心驚,我問師父楊萬木(國票案高興昌作手),他笑說:「這社會對白領犯罪另有看法,反而證明你是有能力炒作的主力作手。」
果然,台北敦煌別墅的房東來電,說:「唉呀,你不早告訴我你身分,否則也能跟幾支明牌。」想到在租賃前,他還看輕我似付不起高昂房租。
廿幾年前我還在看過台南上市公司找通緝中的主力張滔操盤哩!一頂帽子壓得低低的。有感股市也是跟現實社會一樣的「笑貧不笑娼」。
59%獲利 分紅過1500萬元
投資開始第一年,我繳出59%的已實現績效,在「每周分紅制」下,都匯給名醫分紅。
真實的分紅成數不是《鏡周刊》上說的名醫60%,我40%,而是我從40%中再抽其中25%給名醫,其實是7/3分了;此外有投資期貨的10%,我也多給到12.5%,這些紀錄完整保存在一年多我與名醫的SKYPE紀錄裡。不知道名醫後頭群組如何分配,因為沒有參與他們的LINE群(我沒LINE功能)。最後統計整個投資案,我匯出超過1500萬元分紅給名醫。
名醫:我們投資成員都不缺錢
在我操作的一年多,名醫常鼓勵我安心作,不只一次說「我們裡面的成員都是不缺錢的,只要分給他們一點就很高興了。」名醫常也傳來LINE群裡對我「神操作」的溢美讚辭,但是自己深知股市的殘酷與現實,當一有閃失就會迅速轉成毫不留情的責難。
獨派投資客與超級深藍理念不合
對於名醫的投資群,我並未直接接觸,看到成員常到我臉書留下「台獨言論」。這與我「超級深藍」的理念不合,更加警惕要保持距離,於是我請名醫要他們不要再來留言。(經常忍不住又來)
對作股市炒作集團 失敗收場
投資末期,我飄了,想與國內最大的股市犯罪集團對作(日後有機會再述),但是失敗了,加上期貨的失誤,資金損失大半。
名醫說仙家阻止我向投資群說明
今年五月,我要公布「成本結構」給名醫的投資群,開座談會但是他以奇特的理由「仙家阻止」婉拒了。
最大逆轉是從「都不缺錢」的有錢人,突變成一群向《鏡周刊》投訴的可憐「以債養債」族。


在股市中無法記取教訓
我最大的錯誤在於率性而為去挑戰台灣股市最大犯罪集團,且沒有照約定在資金低於七成下停止操作。
回想我前半生也犯過同樣錯誤,2006年幫「查黑中心」幹臥底工作時,為抓「四大基金」的白手套,竟將所有資金以天良生技設局,除了檢察官簡文鎮放過「現行犯」不採行動,我還損失所有家當,真是兵敗山倒。(《兵敗天良生技》故事曾在本報刊登過)
還在支付賠款與出讓小說版權
對於名醫從我的「十三號門徒」變成要對簿公堂的雙方之前,我並非置之不理。直到今(2023)年8月4日我還在以「出版所得」支付名醫的款項,只是我不知他有分配給投資群嗎?
在過往愉快的時光中,他也介紹我的電影小說《裸黑》給國際名導,在9月交談中,我主動說以後版權費將交給他。能有多少,不知道,但是自2016年就有台灣製片人接洽,還談到簽約階段與選角了。
原是投資糾紛,但是事件演變成「共諜」的投資吸金,真是始料未及。其實我與名醫門徒可以和平解決這件事,只是他表示承受的壓力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