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宇明)近日,摩爾投顧公司涉嫌違規招攬業務的事件,如同一記重錘,敲響了金融市場的警鐘。根據民眾提供的截圖顯示,該公司業務人員在社群媒體上公然承諾「50萬一季績效制獲利目標150萬,若沒有會再延期」,並聲稱此舉已獲得分析師鐘崑禎的同意。這種明目張膽的保證獲利行為,不僅嚴重違反了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及投信投顧公會的相關規定,更是對投資人權益的赤裸裸侵害。然而,面對如此惡劣的違規行為,主管機關的處理態度卻顯得軟弱無力,令人不禁質疑:投資人的權益究竟由誰來保護?
保證獲利 讓金融市場淪為賭局
首先,我們必須嚴正指出,保證獲利的行為不僅是對法律的公然挑釁,更是對金融市場秩序的嚴重破壞。金融市場的本質是風險與收益並存,任何投資都存在不確定性。投顧公司或分析師若以保證獲利的方式招攬客戶,不僅是在誤導投資人,更是在利用投資人對專業機構的信任,進行不道德的商業操作。
摩爾投顧的這種行為,無異於在投資人的傷口上撒鹽,讓無數散戶投資人因過度信任而蒙受巨大損失。這種行為不僅損害了投資人的利益,更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讓金融市場淪為一場賭局。
金管會要查 結果竟是口頭警告
其次,主管機關在此事件中的處理方式令人極度失望。
根據報導,金管會已於113年11月29日發函給投顧公會,公會也於12月3日要求摩爾投顧說明情況,但從後續只交給紀律委員會來處理,通常就是口頭警告,並未對該公司採取嚴厲的懲處措施。這種輕描淡寫的處理方式,無疑是對違規行為的縱容,更是對投資人權益的漠視。
長期以來,投顧市場亂象頻生,部分公司屢次以保證獲利的方式招攬客戶,卻未受到應有的懲罰。這種現象的背後,反映了主管機關在監管力度上的嚴重不足,以及對投資人權益保護的冷漠態度。

主管機關應立即採取嚴厲措施
我們必須嚴厲譴責這種不作為的行為!
金管會作為金融市場的監管機構,其職責不僅在於發放證照,更在於確保市場的公平與透明。若金管會無法有效制止此類違規行為,其公信力將蕩然無存。投顧公司和分析師的證照,不應成為其違法行為的保護傘。
相反,這些證照應代表著更高的職業道德標準和對投資人權益的保護責任。若持證機構或個人違反規定,主管機關應立即採取嚴厲措施,包括吊銷證照、罰款甚至追究法律責任,以儆效尤。唯有如此,才能讓那些心存僥倖的違規者付出應有的代價。
切勿輕信任何保證獲利的承諾
此外,我們強烈呼籲社會大眾提高警惕,切勿輕信任何保證獲利的承諾。投資市場充滿風險,任何聲稱「穩賺不賠」的投資方案,都應引起投資人的高度懷疑。
投資人在選擇投顧公司或分析師時,應仔細查證其背景與信譽,並充分了解投資風險。同時,主管機關也應加強對投資人的教育,提升其風險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
唯有讓投資人具備足夠的風險意識,才能避免他們成為違規行為的受害者。
投資人 理應獲得保護與尊重
最後,我們必須強調,保護投資人權益不僅是主管機關的責任,更是整個社會的共同使命。投顧市場的亂象,不僅損害了投資人的利益,也影響了金融市場的穩定與發展。
我們呼籲主管機關應立即採取行動,嚴懲違規行為,並加強對市場的監管力度。同時,社會各界也應共同努力,推動建立一個更加公平、透明的投資環境,讓每一位投資人都能在市場中獲得應有的保護與尊重。
摩爾投顧事件 提醒我們什麼?
總之,摩爾投顧的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們,保證獲利的行為不僅違法,更是對投資人權益的嚴重侵害。
主管機關應以此為契機,加強對市場的監管,嚴懲違規行為,並採取有效措施保護投資人的權益。唯有如此,才能重建投資人對金融市場的信心,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否則,金融市場將淪為一場弱肉強食的遊戲,而投資人的權益將永遠無法得到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