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帆船)為解決南投縣的垃圾問題,南投縣政府宣布將優先在名間鄉的一處國有地設置焚化爐。此決定一經公布,便遭到當地農民的強烈反對,原因在於名間鄉為全國最大「手搖飲用茶葉」的主要產地。農民不僅憂心茶產業可能因此受到直接衝擊,也擔心設立焚化爐會帶來環境污染隱憂。13日下午,農民趁縣府舉辦首次說明會之際到場抗議,並與警方發生推擠衝突,場面一度相當緊張。
● 南投名間鄉 蓋垃圾焚化廠 縣長應自我節制
● 台灣茶香仙境 豈能呼吸焚化爐的空氣!

台灣茶約3成 產自名間鄉
南投縣在台灣茶葉產業中佔有極為關鍵的地位。根據統計,全台國產茶年產量約1萬3400公噸,其中南投縣占了64%。在這64%之中,名間鄉更是最核心的產區:該鄉人口約3萬8000人,超過1萬人從事茶葉相關工作,年產量占全縣的46.5%,對地方經濟與農民生計皆舉足輕重。南投茶的高產量,堪稱台灣茶的代表。
茶葉作為世界上三大飲品之一,不僅是國人日常生活的重要飲品,更是台灣對外出口的關鍵農產品,主要銷往中國大陸、美國與日本。若此時因在茶鄉名間設立焚化爐而產生污染風險,恐將影響整體產業形象,進而波及台灣在國際貿易中的聲譽。
利用地方優勢公務員之便 摧毀歷史性的國寶
我們從台北看全局,台灣茶享譽百年的神聖品牌,在國際市場深獲信賴,豈能因為南投縣政府用「土法煉鋼」優勢公務員的評選方式,決定建焚化爐來摧毀台灣歷史性的一刻。
對照日本福島食品為案例,便是一個明顯的前車之鑑。當年,受污染消息一出,日本政府花費許多時間進行改善、檢測並又花費多年與國際交涉,部分國家才逐步解除禁令。但即使如此,部分消費者與國家至今仍持保留態度。如果台灣茶也遭此劫難,後果也是不堪設想。
試想,「焚化爐下面的茶」成為國際上對台灣茶負面印象,這樣的負面標籤,全體台灣茶都要受到牽連。
再舉越南茶為例,儘管有科學證據證實產品安全性,但部分消費者仍將其與「落葉劑」汙染聯想在一起,影響至今未完全消除。中央政府因以此為鑑,絕不可掉以輕心,視若無睹。
呼籲:中央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台灣茶以品質高、風味佳而著稱,許多茶款在國際競賽中表現亮眼,充分展現其在農產品牌中的價值,將來與焚化爐產生負面連結,便會招來質疑,無論在經濟層面或外交層面,耗費百倍之功也難以挽回。
況且,這不僅僅是茶葉問題而已,台灣茶葉深度結合的觀光、餐飲與手搖飲產業,勢必全面受害。舉例來說:南投地區的茶文化、茶園景觀、品茗體驗、周邊住宿、餐飲禮品、生態旅遊…,恐將面目全非!
面對目前的種種疑慮,筆者在此呼籲中央政府應積極介入。地方政府雖然負有處理垃圾的責任,但中央政府應站在全盤的角度思考替代方案,中央政府之所以是中央,即是能觀照跨越時空的全局,而對於此事此刻更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中央應該發揮道德感與使命感
此外,南投縣政府應徹底檢討,垃圾處理的方法不僅限於焚化爐。歐盟與其他先進國家早已推動垃圾減量、強化回收及資源再利用機制,並考慮循環經濟等方式降低焚化爐需求,更不建議大張旗鼓設立焚化爐。筆者必須在此痛斥,南投縣政府目前方案與程序,早與世界脫鉤,更是不夠文明和透明。
南投焚化爐案絕非單純的垃圾處理問題,整個產業鏈條的生命力正危如累卵,中央政府應肩負國家形象的責任,立即介入,將南投的問題當作重中之重,將此案擁抱入懷,政治形象必可高升,無論是權力行使、能力展示、魄力實現,都足可振奮全國人心。
挽救台灣茶免於危機,台灣人都在期待賴清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