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14日電)國史館今天表示,兩蔣日記原件及許多兩蔣時代的資料文件,歷經10年的跨海爭訟,終於讓這批總統文物回到台灣。規劃10月底與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出版第一批蔣中正日記、今年底出版蔣經國日記。

兩蔣日記文件59箱歷10年爭訟
國史館表示,周四(9/14日)上午5時30分兩蔣日記原件及許多兩蔣時代的資料文件計59箱返抵桃園機場,經由國史館人員點收後在中午12時18分順利回到國史館,歷經10年的跨海爭訟,終於讓這批總統文物回到台灣。
國史館表示,兩蔣文物包括蔣介石1917年至1972年的日記以及蔣經國1937年至1979年的日記正本,此外,有日記鈔本與影印本、家書、手稿、函電、隨扈日記、總統親批文件及外交電文與微縮膠卷等,不但是國家珍貴財產,也是研究中華民國史與台灣史極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史料之一。
蔣家繼承人眾多 訴訟自美移轉台灣
國史館指出,由於這批珍貴文物涵蓋非總統任職期間,所有權爭議有待釐清,且蔣家繼承人眾多,文物所有權之爭自2013年開始由美國加州法院審理,2015年國史館主張中華民國法院(法律)更適合審理此案,美國法院即裁定暫停美國訴訟,將訴訟移回台灣。
國史館表示,歷經2020年台灣臺北地方法院判決及2022年高等法院判決:兩蔣總統任職總統期間文物與相關政府機關檔案資料及蔣方智怡捐贈微縮膠卷屬國有財產,判歸中華民國所有,並由國史館管理,非總統任期文物由蔣家家屬「公同共有」(指未分割前的遺產)。
蔣家陸續捐贈文物權利給國史館
國史館說,訟案再由美國加州法院繼續審理,隨著蔣家家屬陸續捐贈文物權利給國史館,美國加州法院於2023年7月11日最終判決,所有寄存在史丹佛大學的兩蔣文物全部歸國史館所有,史丹佛大學須在命令生效後60天內(即9月11日)將文物交還國史館運回台灣。
國史館由衷感謝蔣家眾多繼承人
國史館表示,9月11日,文物如期離開史丹佛大學,9月13日離開舊金山機場,飄洋過海,今天14日清晨安全抵達國門,中午順利返抵國史館,完成歷史性任務。
國史館指出,訴訟標的有關非任職總統期間文物原屬全體繼承人所有,國史館由衷感謝蔣家遺孀蔣方智怡及蔡惠媚(含家人)與蔣孝章在國史館前館長呂芳上、吳密察任內無償捐贈文物權利;丘如雪、蔣孝嚴(含家人)及蔣友梅在現任館長陳儀深任內無償捐贈文物權利,終能使兩蔣文物完整保存在國史館。
國史館年底前 陸續出版兩蔣日記
國史館表示,身為總統副總統文物主管機關,接管這批文物後將依法公告目錄清單,並規劃今年10月底與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出版第一批蔣中正日記(1948-1954年),預計今年底出版蔣經國日記(1970-1979),並陸續將文物數位化,儘速開放各界研究應用,滿足各界殷殷企盼。
兩蔣日記 記錄決策心路歷程
前總統蔣介石與蔣經國的文件被存放在美國史丹佛大學已將近18年之久,歷經10年纏訟,美國法院今年7月將文件所有權判給台灣國史館,「兩蔣日記」等文物的原件將重返台灣。
「舊金山標準報」(The San Francisco Standard)報導,「兩蔣日記」揭露2名前總統對上個世紀一些最引人注目全球政治事件的個人及外交見解。
不過,這些具歷史價值文物所有權歸屬的問題,正是台灣政府、蔣家成員和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纏訟10年的核心所在。
蔣介石、甘迺迪、尼克森 的信件
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收藏蔣介石1917年至1972年的日記以及蔣經國1937年至1979年的日記,還有兩人在位期間的各種總統演講、外交信函和政治檔案。
胡佛研究所研究員、「近代中國與台灣」(Modern China and Taiwan)特藏負責人林孝庭說,這些文件為重大外交事務提供史料,包括1971年中國與台灣在聯合國的代表權之爭。蔣介石更在致美國前總統甘迺迪、尼克森的信件中,罕見地表明他的地緣政治見解。
林孝庭說:「這些檔案材料對多位最高領導人的祕辛、他們認為國家應該如何前進,提供了非常豐富的第一手資訊。」
極具研究價值 蔣家15成員認捐
牽涉15名蔣家成員、一個台灣政府官方機構的法律訴訟纏訟10年後,加州聖荷西聯邦地區法院終於在7月11日解決這起爭議。經一系列判決和和解,這些文件所有權將歸於台灣國史館。
國史館告訴舊金山標準報,會在收到這批文物後將兩蔣日記出版,並且提供其他「相關歷史文件」供大眾查閱。
這些文件於2005年由蔣經國的兒媳蔣方智怡借給胡佛研究所,並授權胡佛研究所提供文件副本給有興趣的學者們。她和另外6名蔣家成員後來簽署協議,將這些文件的所有權移轉國史館。
胡佛研究所在聲明中指出:「這些檔案為我們了解中國近代史上一個極其重要時期提供了獨特見解,已經成為我們的檔案當中最常被查詢的收藏。」
美國法院也認可台灣的判決
蔣經國的孫女蔣友梅主張這些日記應該保存在家族內,而非交給國史館,使得文件的所有權歸屬存在疑義,強調從來不是這批檔案所有權人的史丹佛大學因而於2013年9月對主張和可能擁有文物的各方提起民事訴訟。
國史館2015年11月也在台灣提起確認所有權訴訟,台北地方法院2020年判決,兩蔣總統任內文物,包括任內寫的日記,屬國有而由國史館管理;非屬總統任內文物部分則判歸蔣家繼承人共有。本案二審於2022年維持原判。而美國法院也認可台灣的判決。
胡佛研究所仍有複本 供學者研究
原本不服兩蔣總統任內文物屬國有的蔣家後人,後來紛紛與國史館和解,將文物的權利移轉給國史館,包括蔣友梅今年5月也成為達成協議的最後一位家族成員。
歷經10年纏訟,兩蔣日記等文物所有權歸屬的爭議終於在聖荷西塵埃落定。儘管文件原件送回台灣,學者們還是可以繼續從胡佛研究所取得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