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憲法法庭3月間審理數件妨害名譽案,攸關「誹謗罪」是否違憲,受到各界矚目,司法院網站周五(6/9日)公布判決摘要,認定誹謗罪並不違憲,使得我國自清朝《大清刑律》「造妖書妖言」法條以來,言論自由始終停留在「坐牢」的風險中。
我國現況 不能實施誹謗除罪化
「誹謗是不是犯罪?」民國89年司法院大法官曾經就此釋憲指出:「以我國現況而言,基於上述各項因素,尚不能認為不實施誹謗除罪化,即屬違憲。」
經過了23年,「我國現況」並沒有改變,根據公告,本次判決自稱是「司法院釋字第509號解釋」的補充,實際上卻毫無新意,論點形同論文抄襲。
台灣大法官 不太會參考輿論意見
本報詢問微軟AI機器人:「台灣15位大法官審理違憲案,會不會參考外界輿論的意見?」
機器人說:「根據我查詢到的資料,台灣的15位大法官在審理違憲案的期間,不太會參考外界輿論的意見,而是主要依據《中華民國憲法》、法律和先例來做出判斷…。」
美國大法官 會參考輿論的意見
另外詢問:「美國9位大法官?」
機器人說:「根據我查詢到的資料,美國的9位大法官在審理違憲案的期間,可能會參考外界輿論的意見,也有研究顯示,最高法院的判決在多數重大案件中與公眾意見相符。」
機器人:誹謗罪坐牢 不是文明國家
本報詢問微軟AI機器人:「誹謗非罪化的國家,與人類發展指數高低,有沒有正相關?」
機器人說:「我查詢了人類發展指數的定義和計算方法,並將各國和地區劃分為四種等級:極高、高、中、低。從這些資料中,我可以推測出一個可能的現象,人類發展指數越高的國家,越有可能將誹謗非罪化或部分非罪化;反之,人類發展指數越低的國家,越有可能將誹謗視為刑事犯罪並有相當嚴厲的刑責。」
台灣文明指數勝日韓 大法官仍落伍
本報詢問微軟AI機器人:「你能告訴我台灣的人類發展指數嗎?」
機器人說:「根據我查詢到的資料,台灣的人類發展指數(HDI)在2021年是0.926,在全球192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名第19名,超越了日本和南韓,位居亞洲第二,僅次於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