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周一(6日)新北市三重區因工地開挖造成鄰戶住宅倒塌的新聞震驚社會,住戶除了失去了安身立命的住家,財損更是難估計。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指出,雖然很殘酷,但最後很可能還是由鄰損戶與建商合建收場。
三重鄰損案 住戶哭:財損嚴重
1月6日,新北市三重區六張街發生建案施工導致鄰房倒塌事件,地下室開挖時因施工不當致鄰近建物傾斜,其中184號倒塌,五層樓瞬間坍為兩層樓,所幸事故未造成人員傷亡;190號則嚴重傾斜逼市府拆除。住戶財物損失慘重,部分受災戶透露財損估計高達千萬元。

何世昌:住戶與建商合建收場
何世昌於臉書粉絲專頁「何世昌的房產知識Buffet+」指出,雖然社會輿論多譴責肇事建商,但多數住戶最終選擇與建商合建。背後原因大概有以下幾種:
1. 訴訟獲得的賠償極低
扣除無形的心理賠償外,住戶索取的賠償可分為「不動產」與「動產」兩大類。
不動產賠償:僅涵蓋房屋本身(地上物),若房屋為老舊建築,其價值普遍偏低。即便訴訟成功,賠償金額也可能令住戶失望。
動產賠償:住戶需提供證據證明財物價值,如模型、古董或酒類損毀,舉證過程既繁瑣又困難,許多物品無法成功求償。
2.官司冗長勞心勞力
如果建商打持久戰,一路要打到三審,有些民眾不想曠日費時打訟訴戰。
3. 建商合建方案通常包含賠償
所以最後,雙方坐下來談個數字,再加上重建,事情就這麼算了。而建商在停工和輿論壓力之下,為了爭取儘快復工,往往會給予較優渥的方案。
也有極少數例子,是由肇事建商蓋回原本的房子還給屋主,例如2014年高雄市自強三路187巷,興總建設施工不慎造成22戶透天鄰損,其中有10透天屋主選擇免費原地重建,如今已完工交屋。
預防鄰損 屋主事前可以這樣做
何世昌表示,建案動工前,建商必須進行「鄰房現況調查及鑑定」,鑑定鄰房在動工前的屋況、結構情況,若在建案動工後出現損壞,才能循序追責;但鄰戶也可在建案施工前主動採取行動,集資自行聘請公信力交高的專業技技師或公會進行檢測鑑定。
至於打官司,建議不要單打獨鬥,鄰損戶團結集資打團體訴訟,分擔訴訟費用與壓力,可提高訴訟勝率與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