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慶:高雄5成買新房、台北3成買老屋
屋齡較新的房屋,設備相對齊全、新穎,一直都獲得不少購屋族群喜愛。永慶房產集團觀察近一年七大都會區成屋大樓各屋齡帶交易量占比,高雄近一年屋齡0-5年的大樓交易占比為49.6%,逼近5成大關;台南近一年屋齡0-5年的占比為38.5%,居七都第二。而台北因房屋總價較高,屋齡40年以上的大樓占比20.9%,居七都之首,總計30年以上占比高達35.2%,等於每3戶大樓交易就有1戶為30年以上。

信義:還不起?住宅貸款逾放額創新高
根據最新購置住宅貸款逾放餘額統計,今年11月房貸的逾放比率從谷底的0.06%,微幅增加到0.07%,逾放餘額增加到71.3億元,寫下近28個月以來新高,不過對比10.94兆的房貸餘額來看,比例還是非常低,未來要留意趨勢上是否呈現緩步增加。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屋主還不出錢、房貸變成呆帳,多數都是因為自己財務狀況出問題有關;這波經歷多次升息,雖然每月房貸還款金額增加,但應不至於讓多數擁屋的家庭繳不起。

住商:打房沒差!北市4成豪宅客現金買
近年來,政府為抑制房價不斷推出打炒房政策,然而根據住商機構對台北市豪宅市場的最新調查,發現高資產族群對豪宅的購買力絲毫不減。儘管央行祭出多項限貸措施,仍有高達4成的豪宅交易以全額現金支付,顯示出豪宅市場的特殊性與高資產族群的強勁購買力。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豪宅客傾向於全額現金交易,一來可免除繁瑣貸款程序,二來是高總價豪宅能成為現金流的避風港。

住展:台北新成屋兩極化 新北愈賣愈貴
住展雜誌彙整雙北市高單價新成屋資料表示,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區與松山區有單坪破百萬元高價案,但也有迎合首購族小宅案,顯見台北市新成屋朝向兩極化發展;至於新北市央北與江翠北側重劃區,交易單價攀上9字頭,三重區二重右岸的新成屋則賣出單價89.5萬元,也逼近9字頭,愈賣愈貴。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分析,預售現況信心不振持續蔓延,買氣觀望,不乏實力建商改以先建後售以拖待變,可控制成本,還有助建商名聲,買方亦可不必擔憂爛尾樓危機,安心進場,常見為應對房市冷氣團的變通方式。看好台灣不動產短空長多,掌握區域房市特性與建商名氣的號召,後況不悲觀。

台灣房屋:桃園15坪內交易量十年增3成
台灣房屋集團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數據,分析桃園各坪數住宅交易量變化,2024年交易量大宗仍集中在15~25坪,占前三季交易的三成,不過若和十年前同期相比,15坪以下的小坪數產品,十年間量增幅度達29.4%!平均坪數則從2015年的32.7坪,縮減到31.9坪,縮水1.8坪。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近年房價走揚,導致小資買家下修購屋坪數;加上桃園有多個產業園區提供豐富職缺,吸引青年就業族移居,對空間的要求不大,也帶動15坪以下小宅的居住需求,使買氣增溫的情況遠高於整體房市。
591:2024全台總銷爆天量 供給大成長
數字(5287)旗下591新建案統計,今年全台總銷金額爆出2.56兆元天量,再破歷史新高;不僅如此,個案數、戶數等供給更是多到滿出來,較去年雙雙成長逾2成。但相較於推案一片火熱,房價顯得低調許多,整體開價每坪雖然攻上6字頭高峰,且成交價也來到57萬,但年漲幅卻不到一成,收斂不少。591新建案分析,2024房市相當魔幻,上半年有多激情,下半年就有多冷感,尤其近日央行雖然刀下留人,但有鑑於第七波管制又快又猛,許多建商來不及收手只能硬著頭皮上場,估計「量多、人少、買氣冷」的情況仍將持續一陣子。

中信:四成民眾看未來一年非購屋時機
中信房屋發布2024年第4季的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約56.8%民眾預期明年第1季房價將維持平穩,31%認為房價仍會上漲,而認為房價會下跌的民眾則有12.2%左右。至於購屋時機,42.9%的民眾認為未來一年內都不是購屋的好時機,40.3%認為未來兩年都不適合購屋,只有16.8%、不到2成的民眾認為未来半年內是進場買房的好時機,顯見在央行打炒房的組合拳下,民眾的購屋意願也大受干擾。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整體來看,2025年的房市將呈現「量縮、價盤整」的格局,特別是部分僅靠建設話題拉抬房價,但卻缺乏基礎機能撐盤的新興重劃區、蛋白區、蛋殼區,很有可能會率先出現價格鬆動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