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囤房稅2.0草案週四(16日)在立法院財委會審查完竣,財政部強調,行政院版本修法對於囤房大戶加稅有感,六都平均每戶稅負增加78%,非六都更是增加95%。但房仲多認為對降低房價效果有限,多屋族只是換個方法繼續賺。
非自住新屋 六都加稅78%、非六都95%
財政部統計,近年各縣市調高房屋稅稅基,加上未來新制調升稅率,以六都地區試算,非自住新屋平均每戶稅額從3.4萬元提高到6.04萬元,增加2.64萬元,平均增幅78%;非六都地區,平均每戶稅額從1.23萬元提高到2.41萬元,增近1.2萬元,增幅達95%。
曾敬德:新屋有感 影響最快等2025年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囤房稅2.0雖然對於老房子的多屋族影響相對有限,但新房子的房屋稅近年標準單價被大幅調漲,加上折舊少等因素,一旦被加碼課徵較高的房屋稅率,就會相對有感,目前囤房稅2.0尚未經三讀通過,一般預估最快收到稅單時間應該是在2025年,短期間衝擊應該相對有限。
黃舒衛:增稅不及房價漲幅 恐租金轉嫁
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迄今爲止仍未見全球有國家或地區透過以稅賦手段完全對房價控制成功的案例。台灣以課徵新囤房稅抑制多屋族置產,並且可能釋出手中房屋增加供給,以六都而言,平均每戶稅負增加2.6萬餘元,但就近年房價的漲幅來看,光是房價每坪的漲幅可能就不只2.6萬元,囤房稅2.0實施形成效果實在有限,且包租公也可能將增加的稅負部分轉嫁租客,更使囤房稅難以見到效果。
張旭嵐:置產族將轉向中古屋、大房
台灣房屋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則表示,若囤房稅2.0修法後實施,未來多屋族會有一波汰弱留強,首先「捨新屋,留中古」,因為非自用住宅的房屋稅課徵基礎是房屋標準單價、屋齡和路段等,越新的住宅房屋稅越高,因此置產族將更明顯轉向中古屋市場;其次為「捨小戶,換大房」,房屋稅統計以戶為單位,置產族與其買獨立套房,不如購入整棟透天厝後再隔間出租,既能穩收租金,又能降低持有成本。
促成租屋族由租轉買 低總兩房小宅再熱
另一方面,張旭嵐說,由於房東可能會因囤房稅加重而調高租金,導致市場租金和房貸距離縮短,進而促成租屋族的由租轉買,加上改革將針對單一自住者調降稅率,對首購族相對友善,搭配新青年安心成家的優貸政策,可望催化小坪數物件買氣,使市場低總價的兩房小宅熱度再被推高。
郎美囡:就算囤房屋主出售 房價也難降
大家房屋企研室總監郎美囡表示,拉高囤房稅稅率增加屋主持有負擔,確實可能讓屋主釋出房屋;至於是否能造成房價鬆動,由於每個多屋持有人的財力程度不一,不見得都傾向拋售,且這樣類型的屋主不多,就算降價出售,呈現出來的結果也是分散在各區域的個案表現,除非同一區域、差不多期間內有非常多筆賠售出現,才會下拉區域行情,否則不易在短期內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