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新北市三重區六張街發生建案「莘聖沐光居」嚴重鄰損坍塌事件,由於工地開挖地下室造成周邊2棟鄰宅傾斜龜裂,即便新北市府以灌水及灌漿的方式進行補救,但建物仍持續傾斜,其中1棟公寓突然倒下,讓5樓的房子瞬間剩下2樓,工務局也立刻將瀕危鄰房預防性拆除,許多受災戶看到自己住了好幾十年的家園,一瞬間全沒了,難過哽咽。
● 三重鄰損案怎解?何世昌:後續賠償可能是…
三重原為湖泊 全區液化區…
事發後,外界傳出三重水位偏高、全區都是液化區的消息。對此新北市建築師公會表示,「三重日治時期就是湖泊,地質多為泥沙沖積而成,老房子不是不能重建,但地基要打至岩盤才安全」。
風水判斷?只有「秤地法」才有用
有朋友問我,有關這種土壤液化區,中國風水勘輿術可否有判斷法則可供參考?我說,目前坊間流行的形家派(由地基外觀、周遭環境判別)、理氣派(由羅盤定座向然後行使各家口訣,以定出方位吉凶)都無法判斷之,唯有利用古代的秤地法才可獲知一二,但目前已多無人使用。
這種秤地法其實就是古人的地質分析法,藉由經驗法則記錄吉凶,然後散記於各風水古籍中,我們試著解釋給各位讀者知曉。希望本文能讓資料查不到或是仍有餘慮、想自地自建、找地中的朋友能有依據。
方法一:挖土、震動、回填、看凹陷
①《相宅經簒》:地基掘地,周圍闊一尺二寸,深亦如之。後將原土篩細,復還原於坑內,以平滿為度,不可按實。過夜,次早起看。若氣旺則土拱起,若氣衰則凹、則凶。
→白話解釋就是取定量(體積)的地基土壤,取出後經由震動搖晃(篩細過程),回填於坑中,之後待看明天此坑凹陷程度判斷地基「有氣」與否?
→這跟目前的土壤液化實驗有異曲同工之妙,科學上的方法是將定量土壤加定量水分,搖晃,然後算體積坍塌程度。而此古籍上的相土古法並沒有將水分定量,只憑藉夜間及清晨的露水罷了。
方法二:取一定體積的土、秤重量
②《秤土法》:取土一塊,面方一寸。秤之,若大於九兩則吉、若介於五~七兩,中吉、三~四兩為凶地。或用斗量土,將土擊碎取之,量平斗口後秤之。每斗十斤為上、八九斤為中、七斤以下為下等地。
→白話解釋就是古人對於土地的「單位質量」的看法。於一定體積的重量的表示,求此土質密實與否來判斷吉凶,我認為這頗有科學取樣的精神。
方法三:看土的顏色、知其中元素
③《葬經》:土欲細而堅、潤而不澤、截肪切玉。火赤土黃皆吉,土黑則凶。純色為吉,紅黃相間鮮明者尤美。穴中生氣聚結,孕育其秀而五色者,則無不吉。
《地理大全》:色清黃赤白皆有,為檳榔土,主吉。
→白話解釋就是古人對土質顏色吉凶的記錄。我們知道土質的顏色就是其中所含的元素化合物所呈現的顏色,不管是無機物沈積(母層)還是有機物活動(種植、現代肥料、污染…等)後的結果。如:在風化程度高的土壤,由於強烈的淋洗,常使土壤中鹼性陽離子減少(如Ca2+、Mg2+、K+、Na+),而膠體上吸附的主要為酸性的陽離子(H+、Al3+),故土壤常呈現酸性甚至強酸性(pH<5.5),而風化強的土壤所含之礦物主要以1:1型黏土礦物及鐵、鋁氧化物居多;其中,鐵在通氣良好的環境下係以三價鐵(Fe3+)存在,而含三價鐵的礦物多呈紅色,若此類礦物多的話,土壤即呈紅色,本省北部(如桃園、新竹、台北林口)坡地土壤多呈紅色的原因亦在此。
→由上,我們知道古人認定土質中顏色越鮮豔、越多色則表示其中的元素分佈越多、越純。這樣將先人葬入則不會有類似「駁雜不純」、「五行偏枯」的現象。
→但此條文雖對於液化安全的觀點上,實是影響較小;但對於人與土地的共振能量提升上仍有助益,此為天人合一的概念。
方法四:看土的濕度定吉凶…難用
④《地理大全》:土乾如聚栗、濕如腐肉,皆是凶穴,葬之不吉。
→白話解釋就是古人對土壤的相對濕度的定性分析。唯可惜的是這條文並非定量的數據顯示,一般人很判斷灰色地帶是吉是凶。
→土乾黏著度不佳、土濕則腐質層、水分太多,皆是不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