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祥專欄|命理老師看打房:別看別人、反求諸己

關於央行打房政策,我是採中立偏贊成的角度。因為有些行為真的要「校正回歸」。

建商亂象太多 的確需要校正回歸…

身為風水老師,我常跑預售及新成屋現場,也見過不少亂象。如建商賣到一半,直接封盤,好賣的高樓層先不賣,讓買方只有低樓層可以買,待之後高價再釋出;也有開賣後陸續漲價,直接預告現在不買之後更貴。重點是這都還只是在預售期間、房子都還在蓋而已…。也有一定要買xx價格以上的房型才能配買平面車位,或是買店面一定要配2個以上車位才行,扯的是車位都是「時價」,不是定價。更不用說某些房仲自己就是隱藏在背後的賣家,先把預售屋掃下來再自己喊價。

這些就必須校正回歸。因為扯上「職業道德與社會互信」以及「消費者保障」的商業原則。

多房≠炒房 閒置沒賣掉 就沒有炒

再者,供需失衡、少子化,那誰在買房?華人有屯地屯屋觀念,有土斯有財,很多人生二個小孩,為求公平,每人幫忙買一間。我認識一位住竹北的朋友,生了三個小孩各買一間房,老公跑去高雄工作也置產在高雄,一家五口人就有五間房。這算是炒房嗎?如果不賣的話,我不認為是炒房,老公之後離開高雄,若用不到了賣掉,我覺得也不算炒房。我也有台中的長輩,因為年紀大所以換了電梯大樓,原來的房子閒置,也是定義上的人多於房,但仍不算炒房。

別嫉妒炒房的人 他們也冒著高風險

炒房的人當然很多,我的客戶很多都是。你覺得這些人賺快錢,那你也可以跳下去;沒錢?很多炒客也是群組集資的。但別忘了高報酬伴隨著高風險,房地產投資也是有風險的,像現在政策反轉了,這票人就比較頭疼吧!更不用說遇上天災(颱風、地震)、人禍(區域戰爭),別忘了台灣的天災與戰爭機率不低。

所以「不能為之」跟「不屑為之」的心態要分清楚,才能脫離底層。

不要被他人的有毒框架定義自己

很多人來卜投資某建案會不會賺錢,我如果貪的話早就跳進去了。但因為自己的成長過程的認知,我「選擇」不這麼做。別人要這樣做,那麼他們去承擔風險與對應的報酬。

所以人們不能跟小草一樣,喊喊居住正義,仇恨有錢人。這樣的心態就是韭菜。如同佛家講的,每件事的觀點就是來定義自己的,不要被他人的有毒框架定義自己。

同質性賣壓、地點不佳者 房價會修正

至於哪些部份的房價會修正?就是現在一窩蜂蓋的同性質房子(比如小二房),與沒有工作機會或大眾交通不便的地方。簡單來說,就是同質性賣壓與location不佳的地點。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延伸閱讀

訂閱168電子報

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