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松維∕專題報導】2024年10月10日,佳士得倫敦舉辦「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拍賣會,此拍成交71件,成交率77.1%,其中編號211,一幅德國畫家卡爾·施密特-羅特盧夫(Karl Schmidt-Rottluff)1906年作品《阿爾森風景(Alsener Landschaft)》,板上油彩,60.2×84.2公分,左下簽名並註明日期,估價40萬〜60萬英鎊,在愛好表現主義藝術買家的競價下,以554,400英鎊(約台幣2170.4萬元)成交。
.jpg)
原始的衝動情感 色彩強烈、筆觸粗獷
卡爾·施密特-羅特盧夫(1884年-1976年)早年曾學習建築,但很快便投身於藝術創作,是20世紀初德國表現主義的先驅,也是德國表現主義最重要的藝術團體「橋社」(Die Brücke)的創始成員之一,並發展出獨特的風格,以其強烈的色彩對比、簡潔的線條和原始的表現力而聞名。
羅特盧夫深受原始藝術、非洲雕塑和新印象派影響,充滿了原始的衝動和情感力量,通過誇張的形體、強烈的色彩和粗獷的筆觸,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和對世界的看法。作品主題廣泛,包括肖像、風景、靜物和裸體等,常常表達對生命、死亡、自然和社會的思考。
被納粹逼迫仍堅持創作 戰後重獲成功
收藏家嚴國明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表現主義在德國得到正式承認,但納粹掌權後,表現主義被納粹貼上了「墮落藝術」的標籤,羅特盧夫的608幅畫作被納粹沒收,其中幾幅還在「墮落藝術」展覽中公開展示,以示嘲諷;1941年,羅特盧夫更被畫家行會開除,並被禁止作畫。
儘管面臨巨大的壓力,羅特盧夫始終堅持自己的藝術風格,並繼續進行地下創作,這時的作品大多被私人收藏,以避免被納粹發現。二戰結束後,羅特盧夫重獲藝術創作自由,作品便再次受到關注,並在國際藝術市場上取得巨大的成功。
版畫也讚~地位高+作品少=價值保證
嚴國明說,羅特盧夫的版畫作品也是其創作的重要部分,共創作了300幅木版畫、105幅版畫。他運用木刻、石版等傳統版畫技法,創作出許多具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作品,色彩鮮明、線條簡潔,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由於羅特盧夫的作品數量相對較少,再加上其在藝術史上的重要地位,作品的市場價格一直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他的最高拍賣紀錄是2008年《戶外裸體(三個洗澡的女人)》以約新台幣1.96億元成交。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