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松維∕專題報導】2024年6月6日-18日,佳士得巴黎舉辦「亞洲藝術」網上拍賣,此拍成交131件,成交率85.6%,其中編號692,一件清乾隆鬥彩並頭蓮花碗青花六字篆書款,高6.5公分,直徑12.3公分,釋出者英國私人藏家之母購自1964年前,估價4000〜6000歐元,在愛好中國清朝瓷器買家的競價下,以高出估價4萬320歐元(約台幣135.8萬元)成交。
● 鬥彩+扁瓶=難上加難、罕見珍貴
● 造型經典的玉壺春瓶 皇帝愛、市場也愛
● 皇家賀禮 乾隆年瓷器1.2億成交
.jpg)
.jpg)
.jpg)
鬥彩:青花燒造後再二次上釉烘烤
鬥彩濫觴於明代宣德,極盛於成化,至清代雍正時期,鬥彩瓷燒造技術不輸成化之成就,為後世產出打下堅實基礎,及至乾隆一朝,更把技藝發揮至極致,當時的鬥彩器多屬盤、碗、罐等小件。鬥彩具體做法為先於瓷胎上以青花繪製紋飾輪廓,罩以透明釉高溫燒造,再於釉上輪廓內填以各種彩料,入窯低溫烘烤而成,當仔細觀察一件鬥彩器皿時,即使沒有加彩,青花部分依然能獨立成圖。
並頭蓮:男女好合、夫妻恩愛
收藏家賴鈞燦說,本拍品碗心繪有鮮艷蓮花頭紋樣,造型獨特,此類裝飾手法在乾隆鬥彩器上較為少見。並頭蓮又稱並蒂蓮,代表並蒂同心,有男女好合或夫妻恩愛的美好寓意。相傳清廷覆沒之後,時有不肖的內廷侍監,將宮廷內府所藏的瓷碗攜出變賣,拍賣市場上的清朝瓷器,可能都是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流出去,而民國初成、動盪不安,幾經北洋軍閥割據、日本侵華戰爭的戰亂,輾轉流入海內外藏家之手的御瓷,不勝其數。
工藝難度大、成本高昂 受市場追捧
賴鈞燦說,2014年一只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以台幣10.8億元的天價售出,鬥彩瓷器頓時成為拍賣市場的新寵,鬥彩受投資者追捧的原因,主要是工藝難度大,成本高昂,從全球拍場的鬥彩瓷器成交總額走勢圖可見,鬥彩瓷器市場與整體瓷器市場傾向有著緊緊跟隨的密切關係。2023年一件非常罕見的清乾隆「鬥彩蒼龍教子圖夔龍耳抱月瓶」,以約台幣4.23億元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