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松維∕專題報導】2024年5月9日-31日,佳士得杜拜舉辦「杜拜現代及當代藝術」網上拍賣,推出來自中東和廣泛的南半球之現當代藝術家作品,反映該地區充滿活力和多元化的文化環境。
此拍成交75件,成交率83.3%,其中編號4,一幅伊朗藝術家穆尼爾·莎羅迪·法曼法瑪妮(Monir Shahroudy Farmanfarmaian)1974年作品《無標題(Untitled)》,鏡子馬賽克和反面玻璃畫、不銹鋼、木頭上的鏡子、油漆和石膏,100×64.4公分,背面以波斯語簽名、刻字並註明日期,估價8萬〜12萬美元,在愛好複合媒材買家的競價下,以高出估價201,600美元(約台幣621.3萬元)成交。
.jpg)
學習西方藝術 歸國後重新迷上傳統
穆尼爾·莎羅迪·法曼法瑪妮(1922年-2019年)出生於伊朗西北部宗教小鎮加茲溫,父母都受過良好教育。她在童年早期就獲得了藝術技能,並學習西方藝術,1944年在德黑蘭大學美術學院學習後搬到了紐約市,直到1957年初搬回伊朗,她發現了自己國家歷史中對部落和民間藝術傳統的迷戀,這促使她重新思考過去,為自己的藝術構想一條新的道路,成為第一位將幾何圖案與刻花玻璃馬賽克技術相結合創作的藝術家。

反射光線和圖案 創造出複雜的視覺效果
收藏家張政宗說,法曼法瑪妮的藝術風格融合了傳統伊斯蘭圖案和幾何設計,特別是受到波斯地毯和伊朗傳統建築裝飾的影響。她的鏡子馬賽克作品通過反射光線和圖案創造出複雜的視覺效果,代表作品包括《七邊星》(Heptagon Star)及二幅一組的《日出》(Sunrise)、《日落》(Sunset)等。作品被許多博物館和藝術機構收藏,包括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和倫敦泰特美術館。2022年德黑蘭春季拍場上,法曼法瑪妮2009年的複合媒材作品《設拉子》(Shiraz),鏡子馬賽克和石膏在木頭上,72×150公分,在投資者的競價下,以約台幣954.4萬元成交。

「複合媒材」為藝術帶來無限可能
張政宗說,複合媒材繪畫為創作自由提供了獨特的途徑,給藝術創作者帶來無限的表達可能性,這種藝術風格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打破領域障礙的創造性方式。它經常因其對繪畫、雕塑或紡織品等各種形式和模式的無拘無束的探索而受到提倡,透過融合不同的藝術媒介來創作拼貼畫,換言之,將多種類型的媒體混合在一起為藝術家探索未來的願景開闢了充滿挑戰的新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