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 投資中國藝術經典不敗款

【記者鄭松維∕專題報導】2024年5月30日,佳士得香港舉辦「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會,推出逾200餘件跨越新石器時代至民國時期,涵蓋多種品類的精彩中國瓷器及藝術精品。此拍成交141件,成交率68.7%,其中編號2806,一件明永樂青花纏枝花卉紋菱口盤,直徑38.4公分,盤口折沿作十二瓣菱花式,淺弧壁,平底略凹,矮圈足內斜。器底露出潔白胎體,附日本木盒,釋出者2007年購自香港春拍會,估價180萬〜250萬港元,在愛好中國瓷器買家的競價下,以高出估價289.8萬港元(約台幣1134.9萬元)成交。

永樂時期 = 青花瓷黃金時代

明代自洪武時期建立御窯廠始,至永樂一朝,啟用宦官監督制度,「欽命中官一員,特董燒造」,可令皇帝的意志,通過宦官而直達窯場,使得此一時期燒造之御瓷無論釉色、器形、裝飾花紋皆臻至完美。且自永樂三年始,重開海外經貿,弘化天朝聖德,中外交往密切,造型及紋飾上多有相互交融,可謂集古今之菁華,融中外之風格,開啟青花瓷器之黃金時代。

永樂、宣德瓷器 是明瓷的最高形式

收藏家嚴國明說,青花瓷器之所以珍貴,在於釉藥的獨特色彩來自於從波斯進口的鈷礦石,鈷礦石在當時是稀缺原料,用量有限;在封建時期統治者的惠顧下,中國青花瓷強烈體現了當時的皇家品味,暖白底上的亮藍色在整個宣德、成化和正德時期都備受推崇,並且一直到清朝康熙年間及以後仍然具有吸引力,對投資者而言,明瓷的最高形式是永樂和宣德朝代的瓷器,因為外觀優雅且品質堅固。2012年,一件明初期極品青花九龍紋缸,以約台幣40.8億元的天價成交,寫下青花瓷器價格的最高紀錄。

2012年,一件明初期極品青花九龍紋缸,以約台幣40.8億元的天價成交,寫下青花瓷器價格的最高紀錄。

延伸閱讀

訂閱168電子報

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