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斯哈同 抒情抽象 看似亂畫卻有深意

【記者鄭松維∕專題報導】2024年4月18日-30日,佳士得巴黎舉辦「當代藝術」網上拍賣,此拍成交128件,成交率96.9%,其中編號10,一幅德法畫家漢斯·哈同(Hans Hartung)1964年作品《T1964-E38》,畫布上的乙烯基,81×129.5公分,左下方簽名並註明日期,釋出者直接購自藝術家,估價10萬〜15萬歐元,在愛好抽象藝術買家的競價下,以高出估價21萬4200歐元(約台幣715.6萬元)成交。

(Christie’s)

遠離德國 二戰時對抗納粹生去一條腿

漢斯·哈同(1904年-1989年)出生於德國萊比錫的藝術世家。1924年進入萊比錫大學學習哲學和藝術史。1926年在德勒斯登國際藝術館看到現代法國和西班牙作品,於是決定離開祖國。哈同騎自行車穿越義大利,搬到了巴黎。1929年與挪威藝術家安娜-伊娃·伯格曼結婚。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哈同參加了法國外籍兵團、對抗納粹,並在戰鬥中受傷,失去了一條腿,戰爭給他的生活和藝術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但也激發了他對生命和創作的更深思考。

(Yousuf Karsh / Opera Gallery)

抽象表現主義先驅 自製畫具 影響後世

收藏家陳定乾說,哈同是20世紀歐洲最重要的抽象藝術家之一,被認為是抽象表現主義和抽象繪畫的先驅之一,經常使用對比強烈的色彩組合,以及快速、流暢的線條來創造動態和情感的效果,他的許多作品看起來像是隨意的筆觸和潑灑,但實際上這些動作背後有著深思熟慮的構圖和結構。他並探索和使用新的工具和技術來創作,包括自製的刷子、噴槍和其他非傳統的畫具,這使他的作品具有獨特的視覺效果。他的創作理念和技術對後來的許多藝術家產生了深遠影響。

曾一度被市場冷落 近十年價格回溫

陳定乾說,哈同作品所表現的抒情抽象,是法國流行於1940、50年代的繪畫風格,在60〜70年代投資者對哈同作品的興趣逐漸減弱,直到2010年後期才重新被重視。2017年巴黎秋拍場上,哈同的作品《T1956-13》以約台幣9554.7萬元成交,首次突破300萬美元大關;2018年,他的拍賣總成交額成長了80%,達到近900萬美元。

哈同的作品《T1956-13》。(Sotheby’s)

延伸閱讀

訂閱168電子報

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