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松維∕專題報導】2024年4月11日-25日,蘇富比倫敦舉辦「現代與當代中東」網上拍賣,此拍成交40件,成交率57.1%,其中編號510,一幅伊朗畫家巴曼·摩哈瑟斯(Bahman Mohasses)作品《無題(菲菲與吉他)(Untitled (Fifi with Guitare))》,布面油畫及混合媒材,71×50.5公分,向中心簽名並註明日期,釋出者1967年購自藝術家,估價15萬〜20萬英鎊,在愛好中東藝術買家的競價下,以高出估價304,800英鎊(約台幣1179.5萬元)成交。

伊朗著名公開同性戀藝術家 自毀作品
巴曼·摩哈瑟斯(1931年-2010年)是畫家也是雕塑家、翻譯家、版畫家和戲劇導演。他的作品包括繪畫、雕塑和拼貼。摩哈瑟斯被稱為「不敬」的藝術家,據說他毀掉了自己的許多作品,而那些倖存的作品如今在拍賣會上出售,備受藏家追捧。摩哈瑟斯是伊朗最著名的公開同性戀藝術家,在當地至今仍受到污名化。他是2013年米特拉法拉哈尼電影紀錄片《幸福中的菲菲嚎叫》的主角。

用無腳、手、嘴的人物 展示存在的虛無
與許多同時代的藝術家不同,摩哈瑟斯沒有參考波斯藝術傳統,而是具有現代的觀點,他的繪畫和雕塑描繪了神話中的牛頭怪和來自廣闊絕望沙漠中的噩夢中的生物。他自述這件拍品《無題(菲菲與吉他)》:「在作品中,有一件事是顯而易見的:對存在的譴責。人類是一種多維生物,但今天,它不是。」作品中用無腳、無手、無嘴的人物來展示這種虛無。
在伊朗被視為恥辱 卻在全球被追捧
收藏家郭廷雄說,摩哈瑟斯為自己的同性戀感到自豪,並無拘無束地生活著,由於他的同性戀相關的恥辱影響了藝術創作在伊朗的發展,畫作僅在2017年與另一位同性戀畫家弗朗西斯·培根的作品一起展出。2017年倫敦拍賣場上,摩哈瑟斯的罕見作品《安魂曲綜合集(馬丁路德金恩之死)》創下了約台幣2262.9萬元的創紀錄價格,是之前拍賣紀錄的三倍,這證明了全球收藏家和機構對摩哈瑟斯傑作的需求不斷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