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不敗!雍正青花騰龍捧壽大盤再創高價

【記者鄭松維∕專題報導】2024年3月21日-22日,佳士得紐約舉辦「重要中國藝術暨高曼珍藏」網上拍賣,此拍成交289件,成交率85.2%,其中編號969,一件18世紀清雍正青花騰龍捧壽紋折沿大盤,雙圈六字楷書款,直徑44.8公分,釋出者1986年購自香港秋季拍賣會,估價30萬〜50萬美元,在愛好青花瓷器買家的競價下,以高出估價81.9萬美元(約台幣2534.5萬元)成交。

這件稀罕的青花瓷盤的中央裝飾描繪了一條雄威的五爪龍,這是皇權的象徵,而圖中龍正抓著壽圓,是眾所皆知的長壽象徵。

青花瓷主導地位 雍正時期工藝淡雅

收藏家陳定乾說,青花瓷屬於釉下瓷器,是中國陶瓷燒製工藝中的瑰寶和精品,也是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是最具東方民族風格與特色,明代以來即成為中國瓷器生產的主流,到了清代仍占主導地位,備受皇親貴冑的青睞。康熙初年官窯復甦,青花並非其主要產品,但是在質量上達到了清代高峰;到了雍正,青花已經成為常見用器,官窯與民窯均大量生產,工藝精湛,比較淡雅。

明代青花瓷有限 去年拍出4.23億元

陳定乾說,明代青花瓷器的獨特色彩來自於從波斯進口的斯麥爾特鈷或薩邁拉鈷,這些鈷在當時是稀缺原料,使用量也有限。這些鈷顏料富含氧化鐵,會在表面的某些區域產生帶有深藍色斑點的釉料,這種效果被稱為「堆積」,由於這個特點,這一時期的青花瓷器多是花卉和動物圖案。2023年香港春拍場上,一件明永樂年間御青花龍紋壺以約台幣4.23億元成交,其價值成長了18倍。

延伸閱讀

訂閱168電子報

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