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松維∕專題報導】2023年9月12日-20日,佳士得紐約舉辦「凱斯·哈林:像素先鋒」網上拍賣,推出1980年代中期在Amiga電腦上創作的五幅獨特的數位繪畫。就像他的朋友和導師安迪沃荷一樣,凱斯·哈林也是數位時代的早期崇拜者和採用者,甚至在他的作品中描繪了第一台蘋果麥金塔電腦。哈林的Amiga繪畫秉承了他大膽線條和流行色彩的標誌性風格,顯示了藝術家早期對這一媒介的興趣和參與,此後這種媒介在商業設計和21世紀數位藝術中變得普遍。
只有5幅作品的拍賣 成交率100%
此拍成交5件,成交率100%,包括買家應付酬金在內的總銷售額1,587,600美元,其中編號5,一件美國新普普藝術家凱斯·哈林(Keith Haring)1987年作品《無標題(Untitled)》,智能合約:0x8CD834258d000166769733Dfb5fB6fD6E43dB4e7令牌ID:4錢包位址:0x852E8dcb6AA7240703D9aBB0461156AF2ca106eC PICT、PNG 和 SVG,320×200像素,於 2023年9月1日鑄造,估價20萬〜30萬美元,在愛好NFT買家的競價下,以25.2萬美元(約台幣780.6萬元)成交。

哈林 街頭塗鴉、雕塑、海報、表演…
凱斯·哈林(1958年—1990年),凱斯在19歲時搬至紐約市居住,並於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就學,作品帶有濃厚的普普藝術風格;其作品與傳統畫作有很大不同,簡單直接,往往反覆重複幾種圖案,內容常常是卡通式的,簡筆人、嬰兒、狗、飛碟、電視和圖形經常出現於他的畫中,往往沒有透視或寫實,但具有許多象徵性的情境,如吠叫的狗,跪趴著的小人等。畫中的顏色最初為三原色,後來雖有增加但仍為基本顏色。哈林最早期的作品約於1980年創作,當時他是街頭塗鴉畫家,電線桿、水泥柱、廣告牌、指示牌都成為他作畫的畫布,而畫筆則從鉛筆到噴漆罐、刷子都有,隨處拈來。他的雕塑也多種多樣,從紙糊到玻璃纖維都有。另外,他還設計了大量海報。表演藝術亦是他涉足的領域。

電視採訪他在地鐵站塗鴉後被逮補的實況
收藏家賴鈞燦說,凱斯的作品在紐約藝術界聲名遠播,1983年美國哥倫比亞電視台採訪他在地鐵站塗鴉,以及被逮捕的現場狀況,使得他一夕間家喻戶曉,隨後在不斷的展覽與創作下,以塗鴉畫家之姿進入了博物館,作品價錢水漲船高,根據傳播媒體的報導,在1984年,凱斯的一張畫作「戴鱷魚面具的狗」可叫價至台幣62萬元。
賴鈞燦:NFT數位藏品 重點看所有權來源
賴鈞燦說,不可替代的虛擬貨幣開創了數位收藏品的新時代,使個人能夠透過獨特的數位資產表達自己的身份、興趣和關係,由於這些資產的價值隨著興趣和粉絲的受歡迎程度而有所波動,因此投資者必須充分了解所有權的動態、真實性和興趣的不斷變化的性質。與任何收藏品一樣,NFT的真實性和來源在決定其價值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數位領域,資產的起源和所有權歷史,是可以幫助驗證其真實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