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冷門的《周處除三害》去大陸跳空漲停

(本報訊)純種的台灣電影《周處除三害》以區區6000萬台幣的製作成本,3月份以來在大陸勇奪票房冠軍,成為兩岸影劇圈最大的話題。根據3月12日大陸統計,票房收入已經突破4億人民幣(約台幣17.5億元台幣),據估計,最終整體票房上看6億人民幣 (約新台幣26.28億元)。

在台灣默默無名 去大陸跳空漲停

據了解,《周處除三害》10月6日在台灣上映並沒有受到重視,票房只有新台幣4700萬元(人民幣1070萬),但是在大陸票房卻跳空漲停。而且,不只是電影院爆紅,3月1日起《周處除三害》於串流平台Netflix上線,不僅在台灣、香港持續排名第一,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南韓、印尼、越南也衝進前十。

冷門國片 為何在海外大紅大紫?

(記者翁立民特稿)《周處除三害》在台灣被冷落,出國之後卻大紅大紫,為什麼台灣與海外差異這麼大,是審美觀點的層次落差?還是誤打誤撞?

我來說說我自己的感受:最初我知道有《周處除三害》這部電影,是因為第60屆金馬獎11月25日在國父紀念館舉行,《周處除三害》有7項被提名,其中「最佳動作設計」獲獎,隨著頒獎過程7次被提及,我很自然地知道有這麼一部電影。

至於最後只獲得一個獎項,我感覺很正常,你想想,片名是《周處除三害》,庸俗、老氣、沒有新意,看起來就像一部大爛片,最終混到一個技術性的獎項只是僥倖而已。

以上是我看《周處除三害》之前的想法,但是這幾天這部片轟轟烈烈地上新聞,我便認真的去觀賞,結論是:片名害了這部片

建議讀者 不要事先了解太多劇情

首先我要建議讀者,看完影片再看影評,不要事先了解太多劇情,俗話說「劇透」會影響觀賞體驗,這是因為《周處除三害》後段的劇情有多次的懸疑轉折,如果事先知道轉折是什麼,那就不好玩了,觀賞樂趣要打對折。

我當然也要盡量避免描述劇情,但也只能盡量而已,例如不可避免的要說,阮經天飾演的是警方追緝的槍擊要犯,但是僅排第三名,當他知道自己癌症末期後,決定幹掉排行在自己前面的兩名槍擊要犯,而且要昭告全世界,留下英明。

我必須說,憑這麼簡單的動機去殺人,邏輯合理,觀眾易懂,觀賞起來不傷腦筋,卻又耳目一新,很有創意。

不搞什麼鄉土流氓 不走下流路線

我看到這部片許多優點:

1.劇情通俗不燒腦,沒給觀眾什麼高深的金句,沒有玩弄哲理玄學。另一方面,也不搞什麼鄉土流氓,不走下流路線。這也讓我想起,台灣影視過去老是想把「兄弟片」搞得滿嘴土話,錯把低級當藝術。然而,美國經典電影「教父」卻是紳士派頭,思想前衛。我們只要這麼一反省,就能更加肯定《周處除三害》的風格進步。

2.主要演員都很成熟,他們正常表現,沒有過度炫耀演技,連阮經天自己都是如此,頗有《西遊記》名言「功到自然成」的味道。

劇情流暢 觀眾用小腦就能看得懂

3.劇中大量採用遙控無人機空拍,技術純熟。

4.影片前段,阮經天和李李仁的打戲,真敢打,真敢拍,好幾度我都認為打夠了,結果打得更多更狠,超過華人電影的期望值。而且不只如此,打戲確實不落俗套,具有創意設計,難怪能在金馬獎得到「最佳動作設計」獎。

5.基於以上簡單的原因,全片劇情流暢,觀眾用小腦就能看得懂。

導演的失誤 剪接時應該已經發現

缺點也有,例如:

影片前段,阮經天和李李仁的打戲這麼好,甚至影片後段的「澎湖大屠殺」也很有創意,我就很納悶,影片中段阮經天殺香港仔,為什麼虎頭蛇尾?

他們倆人的兇殺,從室內打到戶外追殺,無人機空拍這麼辛苦、燈光控制這麼困難、演員奔跑要NG重來若干次,好不容易都成功了,卻在農田的棚子裡打得不清不楚,看起來是燈光控制不容易,事實上卻是缺了許多小動作的特寫,結果觀眾就在黑漆漆的畫面中,看得糊里糊塗。

我判斷,這是導演現場的失誤,後製剪接的時候一定會發現,對於一個6千萬元的小製作而言,殺青後想要召回大明星阮經天飛台灣補幾個特寫,當然不可能,於是只好硬著頭皮把瑕疵放進去。

評:香港編導勝台灣 燒臘味十足

關於部分媒體披露的評價,我收錄如下:

1.《北京青年報》認為,《周處除三害》通過塑造「陰鬱頹廢的氛圍」「粗糙而邪魅的莽漢形象」「極致荒誕的故事走向」等元素勝過了通常的主流敘事電影,同時也認為故事為了追求快感而犧牲了部分現實邏輯。

2. 台灣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在臉書發文指出,這部香港導演與編劇的作品爆紅,原因在於它根本就是香港拍法的警匪與社會寫實片,看起來就是有台灣拍法沒有的爽度。少了細膩與曲折但燒臘味十足,因為動作設計太精彩了,也得到了去年的金馬獎,這是台灣電影難以達到的高度。

評:暴力的渴望 是人性正當需求

3. 英國BBC中文網報導:1973年出生於香港的導演黃精甫近年移居台北,在新冠疫情期間完成了這部預算僅台幣六千萬的影片。如今電影在中國大陸大賣,家鄉香港媒體讚譽其「強勢回歸」,黃導演低調簡短地向BBC中文表示,這部電影「無論在任何地方都不屬於能大賣的作品。現在有這樣的成績,當然感到非常意外」。

4. 英國BBC中文網報導:北京影評人弦子說,這部影片在大陸熱賣,在另一面體現的其實是大陸觀眾「苦審查制度久已」的反應,「體現了觀眾對暴力與娛樂性的渴望,這是成年人的正當需求」。這部電影「本質上是香港B級片在台灣的一次本土化移植…包含著暴力美學、血腥鏡頭、密集的動作場面、快節奏等元素,帶給觀眾『爽感』與視聽刺激,這是《周處除三害》在大陸獲得票房成功的關鍵之一」。

(所謂B級片在電影工業中,被指預算低、演員較不知名、情節公式化、故事題材多半為大眾熟悉的類型。)

找對門路 排片率多兩萬家電影院

比較引起我注意的,是台北《中央廣播電台》報導:影評人Lizard分析,這次台灣電影公司找對了門路,透過中國電影公司進入大陸市場,該公司的董事長是第十四屆的全國政協委員,所以《周處除三害》在中國電影院的排片率,比「沙丘2」還要多了大概一到兩萬家的電影院。

至於《周處除三害》具有香港的燒臘味,這一點我同意,但即使是中國味、日本味、美國味…,都無所謂,這仍是台灣電影,台灣本來就是多種文化融合的子孫,我看過一段《周處除三害》的幕後花絮,他們在台灣拍攝時,導演與工作人員對話講是「國語」,可見主要工作人員是台灣人,這部片當然就是血統純正的台灣電影。

片名太土 當初台灣人以為是爛片

最後呼應本文前述所問:為什麼台灣與海外,票房差異這麼大?

我認為,主因是「片名太土了」,當初台灣人以為是爛片,所以錯過了。如果片名是哲學風味如「執念無悔」、「阿修羅過客」;或是文青風味如「愛無期」、「非主流厭世」…,那就會有更多台灣觀眾買票進場了。

 ● 翁立民專欄|白話文解說 陸劇《繁花》的炒股情節
 ● 賴清德的臉書 用《人選之人》的台詞
 ● 《最後生還者》廣告與遊戲大賺錢!
 ● 成龍的《龍馬精神》賠大錢了!
 ● 《孤味》EPS超越20元 徐若瑄賺翻了


苦苓怪論 :「諷刺習近平」

(美國)自由亞洲電台(RFA)報導:台灣勵志協會執行長賴榮偉說,這部片可以影射成中共、投射在中共。

台灣作家苦苓在臉書發文,點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如果他不小心看了《周處除三害》,一定會發現片中就是諷刺他和共產黨、而且預言了他們的集體滅亡。

以上說法提到「政治」的部分,我都不同意,一部殺手輓歌的江湖片,何必過度解釋?我認為滿腦子政治的人,精神狀態已經有問題。

我記得豬哥亮說,他路上看見有人跌倒,第一個反應是看跌倒的姿勢,到底是「3「還是「7」?他認為那是簽六彩的明牌,我們都覺得好笑對不對?那麼看個殺手電影就要扯上「諷刺習近平」,這樣的人正常嗎? (翁立民)


《周處》與《繁花》結局比一比

《香港01》報導:《周處除三害》在台灣上映時被列為輔15級,在Netflix也設定為18+,但因目前大陸電影尚未有分級制度,因此能順利過審的關鍵,有網民推測首先該故事主角原型發生場景不在大陸,其次是最終的結局是正向概念,最後,在故事設定中出現「反邪教」的理念,因此要通過審查。

以上這一段話,似乎解釋故事的結局必是正向的,才能通過大陸的審查,據說阮經天在澎湖靈修院的那場大屠殺就被大陸刪掉了。我還是一貫的立場,我反對藝術創作去迎合政治集團的統治便利。

記得我在660期批評《繁花》的結局,我反對以「胡歌的旁白」說明美麗的女主角「李李」去替別人還債、然後向警方自首坐牢一年、最後出家,把全劇的藝術層次由天堂打入地獄。

回頭看《周處除三害》,也許出於與《繁花》一樣的顧慮,不過卻用不同的手法處理,他們不是用旁白去藐視觀眾,而是讓阮經天再度發揮男主角特立獨行的特質,設計特殊劇情,以符合大陸的審查尺度,我雖不滿意,但可以接受。

(翁立民)


傳:大陸的好票房 台灣分不到錢

阮經天在《周處除三害》戴著粉紅小豬手錶,據說在大陸一度成為淘寶熱搜榜第3名,據說商家留言:「陳桂林同款手錶目前店裡已賣斷貨,正聯繫工廠加急生產。」

另外,《周處除三害》中阮經天吃便當,被人追查出是新竹的「豐米便當」排骨飯,並在大陸的小紅書平台開箱試吃,每一份排骨便當售價95元,有肉排和三個配菜,台灣有一家網路媒體說,該便當店也瞬間爆紅,甚至接到大陸網友的電話。

此外,根據傳言指出,《周處除三害》在大陸的好票房,其實台灣製片方與投資人都分不到,因為版權已經以20萬美元(約628萬元台幣)「廉售」給大陸片商北京星光聯盟影業,星光聯盟影業專收有爭議或是可能審批過不了的電影。

對此監製李烈所屬的製片與發行方否認,澄清並沒有賣斷版權,而是與陸方保底分帳,不過分帳數字則不便透露。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延伸閱讀

翁立民專欄|是誰攻擊白宮發言人卡羅琳 刺痛我的心

中國外交官替溫州小偷工廠鼓掌,網路爆紅

摩爾受害人自救會成立 郭哲榮喊進高技又跌停

自救會群組:明目張膽的倒貨、真的夠壞、又是買了就跌停、客製化詐騙…

臥底小蔡之炒股原力|高技 炒股生不逢辰 完美K線一敗塗地

連三支跌停板之後,投顧名師「以為」(?)有利可圖,於是鼓吹會員買進…

張宇明|保證獲利 成為吃人不吐骨頭的詐騙!

某投顧二年違法吸金30億,僅繳60萬罰鍰,業者:「罰單就當營業成本」

劉仁芳專欄|永豐金爆雷內幕01:合法掠奪投資人!

等我發現與業務說的完全不同,資金已經蒸發75%,只剩一堆快下市的爛股票。

李震華專文|黃子佼與創意私房案 揭露兒少保護的真空

台灣法律在兒少保護上形同虛設,與先進國家相比猶如兒戲。
訂閱168電子報

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