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受12/13美國聯準會公布CPI指數影響,台股震盪走低收黑跌176點,收盤在14528點,儘管美國CPI指數優於預期、美國聯準會升息2碼也在預期之內,但在通膨壓力仍大的情況下,聯準會持續放鷹,暗示2024年才會開始降息,使得美股4大指數全面走跌,台股因此受到波動。
今年大盤一度下殺5990點,許多投資人都受傷慘重,目前大盤日線雖然趨勢線在多方,但二三線跌破零軸,呈現一多二空格局,週線趨勢線尚未翻多,且乖離甚大,盤勢並沒有想像中樂觀,大盤目前還在盤整階段,操作難度會大大提升,投資人若想反敗為勝關鍵在掌握選股技巧!
影響台股最深的電子股本周表現不佳,主要原因在於全球消費電子景氣仍未回暖,12/16新聞:「大摩降晶圓雙雄目標價」、12/15新聞:「半導體寒流恐持續,三星、SK海力士遭看衰」、「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明年衰退」。
觀察小型電子股,切入股神系統,晶心科出現賣訊,三線跌破轉空;世芯—KY在反彈之後,目前陷入僵局,無法突破壓力區,只能在平盤附近整理。
至於電子股IC設計龍頭之一的聯發科,本周大跌收在 660 元,跌破這一個月的低點,股神系統顯示目前在壓力區整理,籌碼凌亂、動能不足,要再向上攻擊恐有困難。
權王台積電本周五收在471元,離高點688元已跌217元,目前架構日線出現賣出訊號,趨勢線雖在多方,但是二三線已跌破零軸;至於週線,動能不足,架構也不對,很明顯的台積電正在經歷衝上歷史新高688元,「邪惡的第 5 波」隨後很容易會迎來強烈的反轉,電子股目前普遍走勢較疲軟,投資人操作上要特別小心。
巨大票期展延 透露產業庫存危機
本周盤面重點新聞:「庫存炸鍋,巨大票期展延」、「巨大握百億現金,延票啟疑竇」,全球自行車製造龍頭-巨大無預警發信供應商,要求貸款票期展延45天,消息一釋出巨大當日股價跌停板,其背後主要問題就在於遲遲消化不完的庫存,全球經濟景氣下滑,民眾消費能力下降,賣不出去的商品積累成膨大的庫存,巨大帳上存貨衝上375億元之多,高達10個股本,比金融海嘯時多出三倍,其數額之驚人也反映了庫存問題的嚴重性。
來看巨大的股價,自高點已跌47%,自2021年至今不斷往下修正,若投資人沒能避開,很可能會陷入被套牢的窘境,而究竟如何研判股票的情勢?
切入股神系統,早在今年1/21巨大週線就已經三線跌破轉空,前段期間也有許多賣出訊號,這種呈現空頭格局的股票就是投資人該避開的股票。
然而巨大延票所帶來的影響遠遠不只股價下跌這麼簡單,12/16新聞:「美利達評等遭下修」,作為同業的美利達也受到波及,巨大身為自行車製造產業龍頭,其陷入庫存危機也影響到外界對於該產業的評斷,連產業龍頭都出現問題,外界難免猜疑其他中小企業處境更加危峻。
自行車產業在疫情中暴發,今年景氣卻驟降,先前因為疫情大好的產業,如今供需倒轉,廠商必須調整庫存才能夠繼續在未來的市場生存。除此之外,企業延票將嚴重打擊借貸信用,其上下游廠商也會擔心未來合作是否可靠,這些都會使巨大價值大降,影響之深遠,我在未來十年內都不會再做多這支股票。
台積電廣設晶圓廠是利是弊?
近期,市場躁動來自於台積電赴美設廠,其計畫新廠投資金額高達400億美元,此舉將嚴重稀釋毛利率與股東權益報酬率,除此之外,日本政府計畫拉攏台積電建置封裝廠,再加上原本在台設廠的計畫下,台積電一下子要蓋四座廠,擴廠速度可能過快,此舉將分散其資金、人才。
12/16新聞:「台積28奈米新增德國有望?」,台積電不僅赴美設廠,如今還打算跨足德國,然而奈米廠已經過飽和,各國不斷擴增晶圓廠只因晶圓為戰略物資,所以政府賠錢也得蓋晶圓廠,以維持軍事能力。
台積電為上市公司,而非政府機關,若拼命擴廠,在明年經濟不景氣及市場飽和的夾擊之下,恐怕只會傷害股價。
12/12新聞:「半導體最冷時刻將至」,終端產品需求未見回升起色,上下游庫存去化緩慢,台積電估計其2023年上半年的整體產能利用率約降至75%左右,目前其上游的IC設計廠商,已傳出修改合約、毀約的情況
11/4新聞:「義隆認列晶圓廠違約金本季恐轉虧營收」,義隆電子開出第一槍,11/25新聞:「晶豪科認列晶圓代工長約違約」,因為全球景氣疲軟,毀約成本較低,晶豪科認列1000萬美元損失。在訂單減少、營收下降的情況下,台積電還要應付大量擴廠所產生的資本支出,想必獲利會受到傷害。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說,在美設廠成本太高、人才缺乏,面對跨國管理議題,亦說得斬釘截鐵:台灣人不可能管理美國人的團隊,他也提到美國想在美國重產能,最終也會發現半導體供應鏈是不完整。今年張忠謀在接受專訪時,他再次提到,在美國生產晶片成本的太高,很難在國際上競爭。如今,台積電赴美國設新廠,顯非情願。
看到台積電的股價,自高點688元最低跌至370元,跌幅達46%,本周五收在471元,即使今年四次配息11元,股價自高點已跌了217元,一整年下來雖然頻發利多,然而除了反彈期間操作有可能賺錢,其餘買進的投資人皆被套牢。
台積電週線目前趨勢線在空方,代表這僅是空頭反彈,這種股票我不會操作。來看台積電的日線,471元以上的套牢量依然十分巨大,目前正遭逢上檔賣壓區,三線架構趨勢線在多方,籌碼、動能皆跌破,並非強勢的股票。台積電依舊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公司,但是現在的時間並不對,投資人如果貿然進場也僅是浪費時間!投資人應該先操作三線翻多的股票,例如之前我帶領會員操作的昇銳,等到賺進財富之後,台積電可能還在原地等待,股價甚至再下修。若是屆時投資人想賺慢錢,買進台積電放個十年,我是不反對的。
電動車百花齊放 鴻海憑何競爭?
12/13新聞:「比亞迪汽車,擬用鈉電池取代鋰電池」,隨著鋰電池原料-鋰的價格水漲船高,2020年6月鋰價每噸5700美元漲至目前8.4萬美元/噸,價格翻了將近15倍,而電池占了電動車成本至少佔三成,業者也意識到用價格較划算鈉離子電池,能有效縮減成本,雖然相比鋰電池,鈉電池能量密度較低,只能適用在低階車款,但經中國境內統計,2022年售價低於1.4萬美元以下的電動車已佔總電動車銷量的36%,電動車價格越來越親民,成本較低的鈉離子電池勢必成為未來趨勢,不僅是比亞迪車廠,中國最大的車用電池廠-寧德時代也正積極開發鈉電池。
而鴻海近日發展電動車,對車用電池也有佈局,12/12新聞:「鴻海攻電池,串聯台美中」,鴻海集團去年以2.3億美元買下美國電動車Lordstown車廠,並計畫在附近籌設電池模組產線,就近供應電動車工廠生產,其最重要的關鍵—車用鋰電池,靠著轉投資碩禾以獲取關鍵零件電池芯,碩禾旗下子公司芯和能源在台灣研發車用鋰電池,其生產基地在大陸江蘇鹽城,因應鴻海未來龐大電動車關鍵零組件需求,預計明年在大陸重慶擴產,再送往美國。
鴻海透過佈局台灣、美國、中國,完成鴻海電動車供應鏈的計畫,但是電動車產業作為當下最熱門的族群之一,各廠商百花齊放,BMW已研發出氫汽車,也有多個車廠推出太陽能電動車,中國紅旗電動車外型、性能優,成為杜拜第一台電動警車,而鴻海要在這麼多競爭者中突破重圍非常困難。
來看海股價,今年就算坐擁多個利多,股價依然漲不動,日線周線格局都不對,趨勢線長期在空方,動能線趨近零軸,明顯向上動能不足,因此我這一整年從來沒有看好過鴻海股價。
軍工族群大熱 如何選出最強的?
台股近日輪動,軍工族群大漲,為盤面焦點,12/15盤中9檔上市漲停股中,軍工股就佔了4檔,包括精剛、寶一、和成、雷虎,而我早在半個月前11/29東森解盤時就告訴過大家,上市上櫃1775檔股票中能選到軍工股其中四檔漲停的股票,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事!
當時盤面上熱門的軍工股就多達10檔,究竟該如何選股才能選到盤面上最強的軍工概念股?
當時我跟大家說,「日線為主,週線為輔」,雷虎、和成、精剛以及寶一,日線為多頭格局,趨勢正確,籌碼安定,動能強盛,架構穩健,至於其週線,週線亦呈現多頭格局,由此研判是漂亮的標的。其餘的軍工概念股,不是有瑕疵就是架構完全不對,我暫時就不會操作。
今天,雷虎、和成、精剛以及寶一都攻上漲停板,這就是正確選股的選股邏輯。
五檔漲停選中兩檔 功力的極致展現
12/14新聞:「生技族群夯,台康生技看俏」,生技股成熱門題材,投資人在多達百檔的股票中該如何挑選?
台康生為郭台銘投入資金的公司,然而股票格局不對,12/13跌停,連三日持續向下修正,買台康生股票的投資人,已先吃了一根跌停板。
其餘如中裕、智擎、保瑞、合一、藥華藥、中天、寶齡富日線也都不對、架構不全,而生達、健喬、南光、松瑞藥、雃博日線三線翻多,週線架構健全,是架構對的股票。
南光截至本周五已經累積攻上三次上市漲停板,松瑞藥也於12/16攻上上櫃漲停板,這兩檔都是普通會員的持股,上市股和上櫃股合計共1775檔股票,而本周五攻上漲停板的只有上市3檔、上櫃2檔,1775檔股票中五檔漲停,我就挑中2檔(南光、松瑞藥)帶領會員買進,生達、健喬、雃博本周五表現也都十分亮眼,而我早在12/13解盤節目說明如何用股神系統選出最強股票時就強調這五檔股票架構漂亮、態勢最強,並把南光、松瑞藥挑出來,這就是超群的選股技巧、真功夫!
大盤這一波下殺5990點,許多投資人受傷慘重,若投資人能有如此卓越的選股技巧,就能在股市中反敗為勝。對的人+對的觀念+對的工具,投資人若能找到這三座山,幸福都在來的路上!
Line: @a25006999
想索取的粉絲請加入我的Line官方帳號: @a25006999,留下姓名電話,並跟我說你是168週報的粉絲,就可不定期收到我的解盤及其他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