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一週台股週線下跌411點,收在17519點,大盤近期震盪劇烈,2023年10/31至2024年1/2台股最多反彈1951點,本周大盤則出現漲多拉回。
1/3新聞:「熱錢出走股匯雙殺,新台幣重貶跌回31元價位」,受到美債利率回升、美元反彈影響,外資在1/3大賣台股228億終止連五買超,當日大跌294點作收。1/5新聞:「國家隊3路營救大選行情」,本周五距離1/13的總統大選僅剩最後5個交易日,選前政府為穩定股市使出三項對策:第一、買回外資大賣的台積電、聯電和聯發科;第二、扶持政策力挺的綠能股如華城、中興電和中美晶;第三、拉抬高股息ETF守住小資族選票,土洋多空對峙力量均不小,但結果賣壓更大,本周反跌411點,我早就提醒過了。
根據過往的經驗,選後不管執政黨勝選或敗選,通常都是大跌,因為執政黨即便勝選後也沒有再護盤的必要;而如果敗選,更沒有護盤的必要,比如2004年3月選後跌了1342點、2000年3月更是大跌6982點!綜上所述,選舉結束大盤的走勢恐不妙,無論結果如何,選後大跌機率高,而對於高手,只要看懂趨勢、順勢操作,大漲、大跌都是行情,我從12/14開始已經三週沒有做多,手中多單也逐漸出清並已佈局五檔轉空股票。
台積電已經660天看不到600元
去年10/31台股反彈近兩千點主要依靠兩波行情:第一波主要由外資大買權值股台積電帶動,第二波則是由航運、AI PC、AI NB、DRAM等族群輪漲推升指數,但力道不如台積電強勁。新年第一週,大盤又拉回了411點,而台積電架構趨勢線雖在多方,但第二、三線已跌破,上檔出現賣訊,上攻動能不足,本周股價收在576點,已經660天站不上600元。盤面上族群輪動快速、主流股不夠明顯,權值股正在休息,加上獲利了結賣壓出籠,使大盤在高檔拉回。
台積電面臨了什麼問題?1/5新聞:「晶圓代工大降價」、「SEMI:『42座晶圓廠投產』」其中中國晶圓廠今年增幅最多,增加了18座。2022年至2024年全球半導體共有82座新晶圓廠投產,然而全球景氣不理想,需求衰退將導致產能過剩,將造成晶圓廠降價爭取訂單,
其中陸廠因其產量大售價低的特性在中低階市場占據70%,而台積電的晶片訂單來自高階應用例如F35戰鬥機等,由於訂單少,營收占比遠不如中低階市場。華為透過中國政府獲得300億美元資助,建立半導體供應鏈,將不再對聯發科與高通下單,而台積電為聯發科、高通的代工廠勢必受到影響。
AI套牢慘重 回家的日子遙遙無期
大盤從去年10/31反彈千點,但AI概念股並沒有受惠,自2023年8月買進AI概念股的籌碼大部分沒有解套。看到AI的兩檔指標股分別是廣達和緯創:廣達目前趨勢線在空方,空頭格局,股價離高點282元還有30%的距離;1/4新聞:「輝達陸版晶片,Q2緯創生產」,緯創三線在零軸上下,架構脆弱,上檔壓力沉重,股價離高點161.5元還需上漲72%,回去的路途很遙遠。
1/4新聞:「技嘉今年營收將創高」、「技嘉掌握產業鏈關鍵」,技嘉一多二空,趨勢線也不長,賣壓沉重,股價從去年8月高點346元跌至243元,一張跌了近100元。
其他AI概念股如營邦、健鼎、台光電、辛耘、奇鋐、建準、光寶科、英業達、台達電、華孚和台燿等概念股架構不對,去年8月高檔轉空後股價依舊沒有起色,當初買進的散戶還是被套牢。
在股市,相同題材股價不可能回到前段高點,必須要有新的題材帶動才有可能創新高,而若沒有新題材,那些被套牢在高點的AI概念股,可能到今年底都無法解套。
市場上只有我從8/2就提醒投資人「AI族群全面走弱」,帶領投資人避開風險同時還反手佈空,會員們做對方向、沒有在這一波被套牢,8/18到12/29空單總計52筆贏49筆,都很開心。
這三年學不到教訓的 2024又將原地挨打
1/4新聞:「南電去年業績,三年來最低」,南電2023年營運不佳,而我早在2022年1/1至7/15提醒ABF轉空至少72次:南電2022年營收創新高,但股價卻大跌72%,至今仍表現疲弱。
景碩也很弱勢,股價下跌6成。很多散戶以為營收創新高,股價也會跟著上漲,結果買進後卻面臨到套牢危機,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當有這樣的觀念時,就會在股市中繳很多的學費。
而我不僅避開這波下跌,甚至反手做空,在去年4月帶領會員(總)放空南電,總共獲利102元,會員都很開心。回想2021年7月,當全市場都在喊多貨櫃三雄時,只有我在股價高點時(2021.7.20)提醒:「航運股即將上演倚天屠龍」,提醒投資人航運股高點已到,高檔套牢者恐怕會套牢十年之久,但是很多人都不相信,在那之後航運股的股價果真一瀉千里,陽明股價自最高點下跌81%,萬海跌了85%,長榮減資前跌近66%,經兩次減資後股價的跌幅也超過80%,許多投資人賠上的財富不計其數。
市場上有許多人都在用美好的假象迷惑散戶,例如許多分析師都會喊下一波會漲的個股、發動前起漲區的個股、底部剛完成,要大漲的股票還有券商的個股研究報告等,以上只要有一個喊對,散戶早已賺了好幾根漲停板,但事實並非如此。2021的貨櫃三雄、2022的ABF三雄和2023的AI概念股,如果在這幾波受傷慘重的投資人還是學不到教訓,今年危機來臨時又要站在原地挨打。在股市,過度看好,將難以執行停損,過度迷信基本面將會賠上自己一生的財富!
電動車展無新意 納智捷誇海口難實現
電動車概念股如何看?1/1我到了南港展覽館參觀電動車展,結果如同我的預期般的失望,因為沒有什麼新產品,其中比較特別的為TOYOTA的氫能源車,續航里程達800公里,5分鐘就能充滿電,但很可惜展方人員表示目前沒有進口的規畫。
1/5新聞:「比亞迪超越特斯拉,挑戰全球EV舞台」,大陸電動車龍頭比亞迪1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34.1萬輛,累計2023年銷量302.4萬輛,年增62.3%,超額完成此前制定的2023年全年銷售3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目標,銷量贏過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廠。
未來電動車看的是電池效能、算力和學習力,1/5新聞:「中國『里程焦慮』專利領先各國」,可見中國對電池效能相當看重,相信不久後將取得重大突破。算力和學習力方面,中國電動車新的技術是利用激光雷達,讓駕駛在大霧或大雨中也能看清楚前方的路線,視野能力為人類眼睛的兩倍以上,而這是未來高檔電動車所必備的,台灣目前沒有車廠能做到。
1/5新聞:「台灣國產電動車,兩強爭霸或是三強鼎立?」,台灣的拼裝電動車只做到把引擎換成電池,軟體開發也才剛剛起步,電池甚至要向寧德時代進口,納智捷甚至喊話今年交車以1.5萬輛為目標,妄想取代特斯拉,事實上根本比不過,而且遙遙落後。
財經台永遠多方操作 高點從不提醒
1/4新聞:「王品展店,強攻日本料理」,王品拓展事業版圖之外,近日舉辦尾牙發出年終獎金最高17個月和千萬摸彩獎金,但股價在六月達到高點 374 元時,趨勢線沒有站上零軸,股價便跌到 226 元,跌了40%,員工吃香喝辣,股東卻套牢嚴重,這不是公司管理常態。
1/4新聞:「兆利2023前11月EPS直逼2022」,兆利三線轉空,出現四個賣出訊號;1/4新聞:「宏捷科上季營收衝破10億」、「宏捷科+9%,逾兩年新高」,但宏捷科三線轉空已久,架構脆弱。
1/5新聞:「帆宣去年營收再創高展望審慎樂觀」、「帆宣上月、Q4、去年營收齊登峰」,帆宣雖在多方,但趨勢線太短,上檔有6個壓力還沒有克服,留下長長的上影線。
1/5新聞:「和勤去年Q4營收6.92億,近七季新高」和勤三線在零軸上下,上檔出現一堆賣訊,賣壓沉重;1/5新聞:「蘋果、華為新品,玉晶光供貨」發利多但當日還是跌了一根長黑棒,三線跌破兩線,架構不全。
所以,利多消息和股價沒有絕對關係,如果沒有關聯,投資人就不需過度關注。新聞解讀不是逐字閱讀,能理解意涵、比對趨勢和辨認多空才是重點!
操作79筆贏71筆 市場多空操作典範
今年8月到10月當市場上所有分析師都在看多AI概念股時,只有我正確解讀趨勢,帶領各級會員反手佈空,我帶領會員(普)總計操作21次,贏20筆;會員(特)總計操作16筆,贏15筆;會員(總)總計操作15次,贏14筆。去年10/31至1/5,大盤反彈最多反彈1951點,我帶領會員減少持有的空單,同時帶領各級會員多單操作為主:會員(普)11筆贏9筆,會員(特)8筆贏6筆,會員(總)8筆贏7筆,10/19至12/8各級會員總計進行27筆多單操作贏22筆;8/18至12/8空單操作52筆,贏49筆,全體會員總計多空雙向操作79筆,贏71筆。
大選將至,我研判選後大跌,將是四年一遇的大空頭行情!12/14開始我就再沒作多,手中空單也逐漸出清並佈局五檔空單。2024第一週大盤跌了411點,去年12中旬的買進籌碼被套牢,而我帶領會員避開風險,減少手中空單並提早佈空,市場少有人能如此準確解讀趨勢。只要尊重趨勢、順勢操作,這一波大行情將會獲利豐碩,輕鬆成為股市贏家!
Line帳號:@a25006999
想索取的粉絲請加入我的Line官方帳號:@a25006999,留下姓名電話,並跟我說你是168週報的粉絲,就可不定期收到我的解盤及其他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