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離開台北多年,范仲淹的「去國懷鄉」之情,正是我現在的寫照,台灣的大好河山,被一群陰謀家染黑30年,大部分都是我的親身體驗。我也看到台灣有許多人對這30年的政治解讀,大多是趨附媚俗之作,我遠在一千公里外,不可能向台灣伸手求官求財,所以我來評價台灣的遭遇,才是最客觀真實的。以下我以親身體驗,說說台灣政客的真面目。
大陸海關總署近日以註冊資訊不完整為由,暫停輸入台灣酒類、飲料、水產品。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曾銘宗、首席副書記長謝衣鳯、副書記長吳怡玎等人,調查真相發現:「輸陸食品登記75%遭禁,是政府行政怠惰。」
吳怡玎:農委會只會撒幣補貼
吳怡玎指出,目前仍有一家台灣公司的註冊狀態仍是有效的,代表陸方禁運並非針對台灣水產品,而是註冊問題,所有食品出口到中國大陸,就必須重新註冊,而日本輸陸產品的註冊狀態都是有效。
吳怡玎表示,中國大陸在2021年4月宣告進口食品新制後,日本農林水產省則在同8月就設置網站,告訴廠商要如何申請,積極輔導廠商,讓日商幾乎都能重新註冊,而台灣的農委會卻只會撒幣、補貼,把責任推給食藥署,行政部門完全沒有做正事。
曾銘宗:蔡政府不要口號治國
曾銘宗指出,國民黨團呼籲中國大陸不要採行歧視待遇,禁止台灣農漁產品進口,傷害無辜農漁民權益﹔蔡政府要拿出具體辦法,做好產銷規劃,拓展國際市場,確保農漁民權益,同時蔡政府也要拿出具體作為,降低對中國大陸的貿易依存度,不要口號治國。
大陸針對全球 還給兩年緩衝期
為保障食品安全,2021年4月,大陸海關總署發佈了《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註冊管理規定》,通過優化註冊程式,明確所有境外生產企業的主體責任和所在地主管部門的監管責任。這項新規不僅是針對全球所有境外企業,前後還給出了兩年多的緩衝期。早在2019年11月就已經公告徵詢各方意見;2020年11月再通過WTO辦公室向各相關方面通報闡釋新規;在2022年1月才正式實施。
台灣水產業者 註冊資訊不完整
12月8日,大陸海關總署網站顯示,台灣生產企業註冊訊息上,水產品類別890間企業,目前僅一家狀態顯示“有效”,兩家顯示“登出”,其餘887家均顯示“暫停進口”。新規施行了快一年,由於許多台灣水產業者提交給海關總署的註冊資訊不完整,或不符合大陸溯源監管的要求,無法審核通過,獲得不了“進口身份”和編碼,無法輸入大陸。作為目前僅一家註冊成功的台灣味一食品負責人公開表示:“只要照著流程走,如實填寫就能審核通過”,“味一只是間小小工廠,並沒有特殊關係”。
在目前台灣登記銷陸的3200多個項目中,已有2199項產品被大陸暫停輸入,占比高達68%。其中,水產品項目中僅有1家註冊合格。魷魚、秋刀魚、午仔魚企業受影響最重,涉及金額約60多億新台幣。
另外,在28酒類企業裡,有11項被暫停輸入,包括金門高粱、台灣啤酒等。在飲料及冷凍飲品類別,全部354項裡有123項顯示為“暫停進口”狀態,包括黑松沙士、維他露、蘋果西打等產品。

近20個月 不是突襲、無預警
以上產品被禁止輸入都是基於品質安全的正常監管措施,並非針對台灣地區的特別條款,而是面對全球境外企業。且自公佈之日起到現在,就有近20個月的時間,怎麼說都不是“突襲”和“無預警”。
所以當大部分台灣食品企業還在為“暫停進口”補件自救時,近日蔡英文總統倒打一耙,刻意炒作部分台灣水產及食品因註冊問題,被大陸暫停輸入的話題,甚至不惜謊稱大陸搞“突襲”、“無預警禁止進口”、“不排除至WTO申訴”云云,很明顯是在試圖轉移台灣民眾對政府施政的不滿,緩解因“九合一”敗選而帶來的政治壓力,掩蓋其執政懈怠和政權失能的實質。
台對大陸貿易順差1716億美元
2021年台灣地區對大陸的貿易順差高達1716億美元。台灣對大陸及香港的商品輸出占比近40%,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了大陸與香港市場,台灣的出口貿易將基本崩潰。
2021年,台灣地區對大陸出口總額達到2499.79億美元,較前一年成長24.7%;台灣地區自大陸進口總額則為783.64億美元,成長30.4%。2021年全年台灣地區對大陸享有的貿易順差達1716億美元,較2020年又大增311億美元,是當年台政府財政收入的2.5倍。
而2021年台灣整體貿易順差為653億美元,很明顯,若少了與大陸的貿易順差1716億美元,台灣實際上面臨的是1063億美元的逆差,經貿、財政都將困難重重。大陸對台灣如此重要,但蔡政府卻從不反省,還整天刺激、挑釁,真是不知死活。
例如:民進黨政府教育部門近日下令,明年起島內高校申請政府經費購買的資通訊產品“一律排除大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