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12月16日)A股三大指數低開後全天弱勢整理,市場熱點匱乏,滬指一度翻紅;創業板指跌逾1%。總體來看,板塊輪動較快,市場主線仍在疫情用藥、大消費二人轉。因為疫情放開還有一個全面感染和適應的過程。截止收盤,滬指報3167.86點,跌0.02%;深成指報11295.03點,跌0.56%;創指報2373.72點,跌1.06%。數據顯示,北向資金淨買入43.62億元,其中,滬股通淨買入40.38億元;深股通淨買入3.24億元,連續3日淨買入。
板塊方面,熊去氧膽酸等醫藥相關板塊大漲,廣生堂20cm漲停,新華制藥、眾生藥業、中國醫藥、靈康藥業等個股掀起漲停潮;房地產板塊走強,陸家嘴、蘇州高新漲停;酒店旅遊、食品等消費股午後回暖;水泥、教育等板塊走強;週四(12月15日)活躍的汽車產業鏈、半導體晶片股陷入回調;光伏、鋰電等賽道板塊走弱;信創、稀土等板塊表現低迷;鈣鈦礦電池、鴻蒙概念、一體化壓鑄板塊跌幅居前。
週四美股大跌,中概股下跌,雖然週五(12月16日)A股沒怎麼跌,但目前A股是呈現一個弱勢調整走勢。消息面上,雖然有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兩個最直接的亮點就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上升到最高級別,而且規劃時間長達13年;國務院副總理劉鶴12月15日在第五輪中國-歐盟工商領袖和前高官對話上發表書面致辭稱,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針對當前出現的下行風險,我們已出臺一些政策,正在考慮新的舉措,努力改善行業的資產負債狀況,引導市場預期和信心回暖等利好。但並沒有為A股帶來全面的反彈和跟風上漲走強,且市場題材概念股明顯表現不佳,熱點紛紛回落下行,市場活躍度降低。以上說明市場對於疫情後感染的擔憂有加劇,短線博弈還是主基調。
雖然房地產板塊有利好影響,但房地產板塊的大基調,基本是已經可以確定了的,因此房地產的護盤對於滬指是會有支撐,但並不會再帶來聯動效應。不過,從此前的經驗來看,每一次頂層發佈新一輪擴內需戰略,都帶來結構性牛市,因此可繼續關注大消費主線機會,這必然也是2023年的主線策略。
中國政府轉向經濟增長模式,當局正起草明年增速超過5%的目標。此外,近幾週政府重新審查技術及教育部門的政策,準備結束針對互聯網的長期調查,結束不確定性。總之,利好並非空穴來風!
本週滬指雖然連續調整5個交易日,但實際下跌空間很小,說明滬指本身下跌的動能並不充足。關注能否在3150點上方組織起有力的反彈,將關係到後市的強弱演變。
近期外資的頻繁流入,隱射出的是外資對中國資產的看好。隨著防控措施的放開,以及政策利好的逐步釋放,A股會逐步回暖。消費復蘇、疫情防控、成長股、央企為代表的中字頭後期會輪流表現,下週滬指大概重回上漲節奏。
中字頭股有3波上漲動力和走勢特徵,一波是估值修復的超跌反彈;二是疫情大環境中2022年業績增長亮點刺激;三是高現金分紅刺激中長期投資流入。中國聯通4.5-4.8元是強支撐,短線回落整理後,還會去挑戰突破5.25元。波段則有機會挑戰5.8-6元。
按提示操作,北新路橋4.3-4.5元買進,5.33-5.9元賣短,逢低回補在4.61-5.2元;新疆交建10.8-11.2元買進,賣短在14.94元以上。13.2元買進,賣短在17.02-17.56元,逢低回補在11.5-14.5元;青松建化4元附近買進,賣短在5.3-5.36元,逢低回補在3.46-4.2元,需減權值0.16元;西部建設7.8-8元買進,賣短在9.16元。8.2-8.5元買進,賣短在9.8-10.2元,逢低回補在6.62-8.5元。
泰山石油建議4.54元以下和5.2元買進。泰山石油力求打造涉及油、氣、氫、光伏、充換電的新能源綜合服務體。
2022年以來,A股整體呈現波動較大,行業呈現快速輪動。展望2023年A股市場走勢,行情演繹有望呈現N字形走勢,滬指震盪區間下沿為3000點,在政策的進一步支持下,2023年二季度後期,A股有較大可能會提前反映確定性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