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離開台北多年,范仲淹的「去國懷鄉」之情,正是我現在的寫照,台灣的大好河山,被一群陰謀家染黑30年,大部分都是我的親身體驗。我也看到台灣有許多人對這30年的政治解讀,大多是趨附媚俗之作,我遠在一千公里外,不可能向台灣伸手求官求財,所以我來評價台灣這30年的遭遇,才是最客觀真實的。以下我就蔡英文當局成立「數位發展部門」談談分官分贓。
行政院數位發展部8/27日正式掛牌成立,由於編列預算211億元,人員編制近一半300人是約聘僱,引來外界質疑民進黨政府要成立「新東廠」?台北市長柯文哲直言「平均1人就要花3000多萬,不曉得這預算怎花的。」
違憲機關 考試院應該要抗議
那麼,這個預算是怎麼通過的?國民黨可以否決預算嗎?不行,因為國民黨在立法院沒有過半數,所以民進黨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行政院長蘇貞昌說,數位發展部相關人員聘用,是各黨派特別明文規定可以聘用民間人才,也經立法院三讀通過,所以是依法行政…。這個騙子不下台,我絕不回台灣!
何況,就算是立法院通過的決議,也不能違憲,公務員必須經過考試院的考試及格,才能合法任用,立法權不能侵犯考試權,所以立法院違憲的決議是無效的。
現在考試院被侵犯了,考試院長黃榮村應該出來抗議才對!
憲法:公務員 必須考試及格
根據憲法第85條規定,「公務人員之選拔,應實行公開競爭之考試制度」、「非經考試及格者,不得任用。」
憲法規定的這麼清楚,立法院的決議有屁用!
至於蘇貞昌強調的「數位人才來自於各方面,要能活化晉用」,憲法也規定在第86條的「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執業資格」,蘇貞昌如果不服氣,先去修憲啊,修憲成功再回來養網軍,現在不行。
台灣5G滲透率 全球第五
數位發展很重要,正是因為重要,所以要合憲合法,堂堂正正地成立機關。這不只是我的主張,這是憲法規定,是歷代國家菁英的共同主張。
新一代資訊通信技術的發展正在加速改變公眾生活方式、企業經營模式以及政府運行機制。為了提高政府治理品質,改善制度環境,應用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雲計算和5G……資訊通信技術提升政府數位治理能力,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的發展戰略。
根據GSMA(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最新統計,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台灣5G滲透率達25.06%,全球第五。前四名分別為:韓國44.92%;中國大陸36.82%;中國香港29.62%;日本25.49%。
根據經濟學人雜誌社發佈2022年數字城市指數(DCI)排名來看,數位化表現最好的五座城市分別為哥本哈根、阿姆斯特丹、北京、倫敦和首爾,其中倫敦和首爾並列第四。
全球各大公司 競爭元宇宙
2022年度全球元宇宙產業品牌TOP100(百強)榜單顯示,美國和中國大陸企業在榜單中所占名額顯著。其中,美國晶片、科技硬體、軟體公司致力成為推動元宇宙產業發展的技術支撐,而來自中國大陸的商業公司則圍繞元宇宙概念積極打造新商業生態和模式,韓國、以色列、英國、德國等國亦有企業上榜。
數位發展部 半數是約聘人員
韓國和中國大陸會在數字城市、5G、元宇宙產業發展、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雲計算……重要網際空間內成為規則確立者、標準制定者和行業引領者,並在這一新的分工體系中佔據主導地位,最主要是中央強力推進、政策大力扶持和地方政府積極落實。很明顯,台灣在數字經濟領域已逐步落後韓國和中國大陸,但蔡英文當局為了在2022九合一縣市長選舉中打擊政治對手,竟然把本該用來扶持數位經濟發展的預算,公器私用成立「數位發展部」,且一個公家機關,有半數是約聘人員。
數位發展部 恐成綠營新東廠
8月27日,蔡英文當局籌備多時,一個說不清楚業務和政策方向,卻打著數字經濟發展旗號的機構「數位發展部」正式掛牌,首任部長由政務委員唐鳳轉任。該部門的預算編列高達新台幣218億元,且人員編制598中,有近300人為約聘人員(編外)。其最終目的就是想增加私相授受的空間,方便用納稅人錢來收買社會上最有行動能量的團體、抗爭能力最強的社運人士,豢養四處出征的網軍,以利打擊政治對手,包括成為選舉的政治工具。
民進黨 豢養四處出征的網軍
馬英九任總統時,民進黨能針對各種社會議題,結合民間力量和主導媒體輿論,所以在社會上最有行動能量的團體;抗爭能力最強的社運人士;為了博眼球,可顛倒是非的媒體、網軍,幾乎都是民進黨的同路人。另外,民進黨執政以後,不惜以官位或利益收編了戰鬥力最強的民間團體、社運人士、媒體、網軍。
反觀國民黨,在「林智堅涉及兩起論文抄襲」、「陳時中疫苗採購保密30年」、「張善政遭選舉抹黑影射抄襲」、「數位發展部蔡英文吃大錢不受控」等議題上聲嘶力竭,卻缺乏民間團體、社運人士、媒體、網軍的奧援,當然只能是孤掌難鳴。
元宇宙(Metaverse),被業內稱為WEB3.0時代的典型代表,中國大陸三大互聯網巨頭B(百度)A(阿里)T(騰訊)中,率先推出元宇宙產品的是百度,其在去年正式推出的中國大陸首個元宇宙產品「希壤」App賺足眼球。
元宇宙5年後才是起點
9月2日,馬傑,百度副總裁表示:「2021年3月『希壤-7.0』版本發佈,每年一個版本,從現在算5年以後,我們認為差不多可以到達元宇宙的起點。現在的元宇宙像互聯網1.0的早期,人們還不清楚它的終極全景如何,但絕對不會因為元宇宙躺平在床上,放棄線下世界。
聽得懂唐鳳的多元宇宙嗎?
雖然唐鳳8歲起自學電腦程式,中學時成為「國際級駭客」,是Pugs專案的發起人,領導Haskell和Perl社群協力開發Perl6語言,被稱為網路神童及電腦天才。但元宇宙在追捧者看來有著不可限量的未來;而在質疑者眼中卻是難以預測的陷阱,連百度元宇宙人才濟濟,副總裁都無法清楚描述元宇宙的未來憧憬。所以「數位部長唐鳳」為了掩飾自己的無知,多次解釋「多元宇宙科」,當然只能使用更多的專有名詞,讓在野立委和台灣人民無法理解。
(本文原於大陸媒體適用之45個引號,由本報編輯台刪除,並將「台灣領導人」改為「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