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12月27日)A股沖高回落,盤面熱點散漫,板塊輪動放緩。總體來看,個股漲多跌少,上漲個股超3500只。截止收盤,滬指收漲0.06%;深證成指跌0.13%;創業板指跌0.22%;北證50跌1.22%;科創50跌0.82%。市場成交1.45萬億元,上日成交1.29萬億元。本周,滬指累計漲0.95%;深證成指漲0.13%;創業板指跌0.22%。
展望後市,雖然近期海內外擾動依舊,但政策組合拳持續加碼,將繼續支撐股市環境和國內經濟良性迴圈。所以當下投資者可逢低積極佈局跨年行情,結構性機會仍將持續演繹。
上週末,一則 “36 家公司將面臨退市,66家公司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的媒體報導,週一(12月23日)如一顆重磅炸彈,在A股市場掀起小盤股板塊瞬間暴跌的驚濤駭浪。國證2000指數單日狂跌3.57%;微盤股指數更是重挫7.13%。
雖然當日晚間證監會緊急闢謠稱並無此事,直言報導誤導大眾,市場無需過度驚慌。但這場風波無情地撕開了市場在嚴監管態勢下,微小盤股的脆弱 “外衣”,很多微小盤股,不管先前有漲沒漲,皆迎來連續3日的大跌走勢。
週一(12月23日)-週三(12月25日),在微小盤股受謠言衝擊,迎來連續大跌時,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等四大行情,卻連續3日創歷史新高,江蘇銀行、上海銀行亦創出歷史新高;中國核電、濰柴動力、中國石油、格力電器、中國石化等紅利股也有所表現。以上就足以說明,在幕後攪亂市場,引發微小盤股崩跌,搞得投資者們人心惶惶的幕後黑手,就是機構和某某財經媒體。
機構聯手拉抬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等四大行和紅利股,利用財經媒體聯手打壓ST股、財報造假股、虧損股、重組股等,就是為了引導市場資金遠離ST股、財報造假股、虧損股、重組股等翻倍妖股;就是機構想取代遊資成為引導市場做多的主流力量。
但週一(12月23日)-週三(12月25日)四大行連續3日股價均創歷史新高,紅利表現強勢時,A股全天成交卻連續2日創國慶以來新低,說明偏向大市值股票的趨勢尚未得到市場的認同。預計2025年第一季,市場結構上仍將延續小票占優、主題偏強的格局。
中長期來看,半導體與積體電路、人工智慧、消費電子、生物醫藥科技等四條科技主線仍是最具產業趨勢與風格合力的方向。
此外,消費板塊中的部分新興消費具有結構性需求提升預期,如“穀子經濟”、“冰雪經濟”等,仍是2025年值得配置的方向。2025年2月將于哈爾濱舉辦亞洲冬季運動會,疊加11-12月以來促進冰雪旅遊相關政策發佈,我們看好冰雪遊消費熱情持續釋放。
技術上,從歷史規律來看,924之後的階段性劇烈上漲之後,一般在高位震盪盤整大概三個月左右,行情就會面臨新一輪拐點的變盤信號出現。由於924以來,漲幅倍數以上的牛股,幾乎都來自於ST股、財報造假股、虧損股、重組股等。2025年逢低要重點關注業績比較好,且自底部只反彈30%-50%的四條科技主線微小盤股股,它們很有可能會成為盤面新的領漲熱點。
板塊方面,軍工股全天強勢,大飛機方向領漲,利君股份、成飛集成、立航科技、通達股份、煉石航空、航發科技漲停;農業板塊午後走高,神農種業16.33%,荃銀高科漲10.66%,敦煌種業、隆平高科、萬向德農、豐樂種業、登海種業等漲停;養殖股強勢,仙壇股份、綠康生化雙雙漲停;零售股反復活躍,東百集團、中百集團、國芳集團、武商集團漲停;充電樁概念漲幅居前,和順電氣20cm漲停、中恒電氣、英威騰漲停;金融科技概念反彈,威士頓20cm漲停,匯金科技漲超14.30%;低空經濟概念延續漲勢,川環科技20cm漲停;微信小店概念股大幅調整,青木科技13.87%,來伊份、實益達跌停,線上線下跌9.27%;銅纜高速連接概念陷入回檔,得潤電子跌停;人形機器人板塊走弱,南京化纖跌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