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利多因素:
(一)升息步伐放緩:FED主席鮑爾演說暗示放緩升息速度,最快12月FOMC有望降至兩碼升息幅度
(二)中國有望解封:各地政府宣布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包括放寬核酸檢測標準,官方重新開放經濟態度明確
(三)外資轉賣為買:11月外資累積買超1,868億,為今年度首次單月累積買超
大盤利空因素:
(一)終端利率上升:FED升息幅度雖可望趨緩,但升息次數可能增加,終端利率或上升至5%以上
(二)消費性產品需求偏弱:雙11、黑五銷售不如預期,廠商加大折扣,惟高通膨仍影響人民消費意願
(三)地緣政治風險:烏俄戰爭不確定性、美中禁晶片科技戰、台海危機升溫
這波反彈是評價修復 基本面仍不樂觀
最近似乎市場的利空漸漸地轉為利多,包括通膨數據轉佳、升息預期放緩,加上中國解封、選舉及消費旺季行情到來,激勵台股11月繳出驚人的好表現,同時間外資也轉賣為買,比較確定的是市場底部應該已經過去。然而這波反彈主要還是在走評價修復的行情,基本面狀況仍不容樂觀。
等公佈第四季財報 就要面對放緩的現實
通膨及高庫存對經濟及企業獲利的影響還未真正顯現,就今年第四季而言,匯兌收益的加持有限,當明年第一季公布第四季財報時,市場就要面對放緩的現實,股市也可能再面臨修正壓力。當然通膨下滑及升息放緩的利多趨勢仍在,當前股市評價也確實在非常便宜的水準,因此還是強調,當股市拉回時可選擇分批佈局,同時個股表現隨基本面而分化,仍以具有長期趨勢的產業擇優布局。
庫存影響仍在 服務設計沒庫存問題
在經過了將近一年的努力後,半導體上游的庫存天數已經從5~6個月下降至3~4個月,儘管降幅有感,但離正常水位仍有不小差距,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庫存仍是企業營收獲利的重要因素。但另一方面,有些產業如服務設計(Design Service)卻不受庫存影響,相比於傳統IC設計公司,他們更像是軟體服務廠商,只提供設計的服務。當產業供需恢復、需求一開,這類公司不僅能受惠,也不必承擔庫存或缺料等等問題,從這波半導體寒冬來看,他們的營收受到的衝擊也相對較小,如果庫存問題不如預期,或甚至還要持續到明年上半年,反而這類企業有機會更受到市場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