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利多因素:
(一)通膨高點回落:美國10月CPI下降至7.7%,優於市場預期,仍將持續緩步下滑中
(二)升息預期放緩:11月FED升息三碼後,12月升息幅度可望趨緩,升息2碼的機率超過8成
(三)銷售旺季到來:進入銷售旺季,各品牌持續降價促銷,有助於消化部分庫存
大盤利空因素:
(一)終端利率上升:雖FED升息幅度可望趨緩,惟鷹派態度持續,終端利率高點恐上調至5%以上
(二)經濟放緩疑慮:IMF下調22/23年經濟成長率至2.7%,經濟衰退疑慮仍存
(三)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烏俄戰爭不確定性、美中禁晶片科技戰、台海危機升溫
企業獲利仍在下修 但反彈也繼續
雖然美國的高就業與高通膨使得聯準會繼續鷹派立場,但基本上通膨高點已過且持續降溫,加上11月後聯準會升息幅度可望趨緩,總體面呈現有利於指數反彈的格局。此外近期市場籌碼仍乾淨,外資維持流入趨勢,研判這波反彈應可一路持續至年底。而目前整體供應鏈上下游持續進行庫存去化,效果也逐漸在顯現,配合Q4傳統銷售旺季的品牌促銷,部分產業庫存可望在未來1季回復到相對健康的水位,只是仍要注意22/23年企業獲利仍受到庫存影響,目前持續下修中,這也是除了漲多的技術性修正外另一個壓抑反彈的原因。整體而言大盤指數再度探底機率已不高,靜待庫存修正進入尾聲與消費需求回溫,仍建議布局長線趨勢標的為主,投資人宜把握目前台股評價偏低的好時機。
手機、電視、筆電 庫存有望先解決
儘管第三季企業庫存去化狀況不如預期,但最近看到不少指標性企業在法說會上提出了明確的庫存去化時間以及計劃,總算讓市場對於撲朔迷離的庫存有點方向,也讓投資人心中對基本面有了底。另外我們也觀察到最早陷入庫存問題的消費性電子產業,尤其是手機相關,近期的庫存天數也出現明顯的改善,隨著廠商庫存持續去化,接下來有機會看到其他如電視、筆電相關的庫存陸續跟進,而隨著消費狀況也有所好轉,只要接下來黑色星期五以及年底的聖誕節能維持一定的消費力道,預期上述這些最先面臨高庫存的產業,也有望最先走出庫存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