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最新報告指出,儘管台灣 4 月出口年增率飆升至 29.9%,創近十年來高點之一,但出口榮景恐難持久。瑞銀亞洲及中國經濟學家鄧維慎表示,當前出口榮景背後隱含諸多不確定性,受到美國 GDP 與進口成長預期放緩、全球與區域經濟動能趨緩等因素影響,未來數月台灣出口增速恐將放緩,半導體產業前景更需審慎觀察。
台灣4月出口創歷史高 只是關稅搶運
台灣4 月出口數據遠高於市場預期創歷史新高,一方面是因美國 90 天暫停高關稅政策,加上科技產品獲豁免,使出口商加快對美出貨節奏;另一方面,由於越南等東協國家同樣爭取「搶時間」出貨,也間接帶動台灣對這些國家之中間產品出口激增,對東協出口年增率達 60.2%。
其中,技術出口成長加速,4 月年增率達 40%,且長期低迷的非科技出口亦回升至年增近 10%,但瑞銀認為,這波出貨高峰可能只是短期反應關稅不確定的搶運所致,實質需求尚未全面回溫,且 4 月 PMI 的新出口訂單指數已顯著回落,顯示未來訂單可能減弱。
美國半導體第232條調查 將是風險來源
瑞銀認為,雖然台灣成為美國豁免關稅政策下最大受益者之一,對美出口的 49% 均在豁免名單上,但美方對半導體進口啟動的「第 232 條調查」將成未來風險來源。此外,美台貿易談判已完成首輪協商,未來雙方若針對半導體供應鏈、數位貿易等議題進行深入協商,結果將左右台灣出口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