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今天量縮很正常,因為明天過後就是清明長假,我對台股的看法一點改變都沒有,從週一就開始進入第二階段,當然之後還會有第三階段,到的時候我會再告訴你,2022年你都要事先做好規劃。
美股昨天拉回大家很緊張,但問題是人家都過了季線,過了之後季線扣抵還高,均線還向下,過了就會有向下的牽扯力,這就是台股下個階段的問題,並不是現在第二階段的問題。在美股還沒過季線之前,我就告訴你當月線開始走平,月線、5日線就會助攻,下一個目標就是季線,當時美股打到月線之下都是很好的買點,就和台股一樣,重點是台股還沒過季線,原因就是新台幣目前不是強勢貨幣,這有時和你的基本面無關,被動基金的操作看到新台幣不強就站在賣方,日本不升息,所以日幣這麼弱,他就借很多低利率的資金出來操作,現在美國要升息了,美國公債殖利率上升,他的套利空間減少,他就會跑回去,這都是有邏輯的。
所以我說你不要看一堆,你只要注意停滯性通膨會不會變成惡性通膨、通貨緊縮,造成訂單能見度變低,這個蜀芳在台股還在第一階段就已經預告會發生,重點是現在訂單縮到變成二個禮拜,台灣的基金經理人、媒體,很多就很短視,PC、NB、消費產品只下二週的單,就說他砍單,你怎麼知道他二週之後會不會下回來?不知道,你只能去看排隊、缺料很久的車用、網通,這就是風水輪流轉。
比如昨天陽明法說會,這個看空那個看多,就看你的著眼點嘛,你著眼點在現在當然不好,在第二季當然好,看到明年那當然又不好啊。月線到季線之間指數空間就是這麼小,你的選股策略才是贏家的重點。
所有的強股都一樣,正乖離2-4%以上不能追高,手上有的甚至你可以來回操作。MCU如果你是因為日本地震缺貨去買,那是會復原的,你要搞清楚,瑞薩轉單來的是車用,所以你要看MCU的營收佔比是什麼,誰的車用比重比較高?而且之前晶圓代工都漲價,現在MCU缺貨沒錯,但你的毛利呢?能不能轉嫁出去?新唐買了日本的晶圓代工廠,再來美國要扶植INTEL,INTEL買的日本晶圓代工廠就是新唐的,等於新唐和INTEL間接成為合作對象,所以新唐特別強,你要知道原因在哪裡,不單是因為缺貨漲價。但是當他漲停,隔天再大漲到205元,正乖離大於2-4%以上,沒有的人不能追高,我是希望他修正回大量區間,但我不知道能不能修正那麼多。台灣很多的MCU是消費性產品比重比較高,那反而是砍單的對象,你要小心。
光頡,這一次有新故事,大陸的太陽能龍頭訂單可能透過風華高科給光頡,本益比至少20幾、30倍,今年賺6元多,本益比並不高。我在97元漲停那天就告訴你要小心整數關卡,而且正乖離太大不能追,大股東認購的成本不到30元。就像之前博智我買140元、160元再加碼,我說他一定能站穩200元,但是在200元整數關卡之前他磨了多久啊。
電動車電池,台灣有擴產的就是康普,所以他的角度最高,接近前高,美琪瑪角度就沒那麼高;康普還有子公司跨入半導體材料,所以題材也比較多一點,但我告訴大家的時候是140幾元,現在已經160幾元,我不多談。
ABF長期我都看好,目前為止我依舊看好,欣興、南電,只是股價都比較高,目前美國沒有對晶圓代工砍單的是AMD、NVIDIA,就是ABF、台積電受惠,這一類型的公司你自己留意。
低價股,定穎,汽車佔比50%以上,第一季是淡季,但衰退個位數字,第二季就上去,獲利逐季走高到年底,今年2.3-2.5元,汽車板、伺服器來看本益比就不高,產品包含自動駕駛和網通。
車用和電相關的最好,整流二極體台灣也有轉單,都不錯,車用佔比最高的是朋程,本益比最低的是強茂,股本最小的是德微。
漢磊、嘉晶我們都在100元左右介紹,最近股價要沉潛,就是因為有現金增資要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