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指數開高走低,高低差120點左右,收最低,K線又回到原來的箱型區間,季線沒過回來測半年線,我認為還是有支撐,因為半年線角度還算陡峭,均線越陡峭支撐力越大。
AI最早跌的緯創今天創新低,緯穎跌到半年線,所以前幾天我們就講到,就線論線季線有效跌破,要說是多頭很牽強,箇中原因我也跟你講了,AI現在就是在一個尷尬的位置,明明所有人連台積電都告訴你只有AI需求強,但你買AI卻賠,買其他需求不強的反而還賺。台積電沒有騙你,他講的是產業,問題是股價都漲多少了。
那現在怎麼辦?我手上沒有AI,我都出完了,之前從無到有力道最大、股價最強,現在這個長期趨勢有,但要看應用出來的快慢,是很快的爆發出來,還是走走停停,需要觀察,如果你認同這個趨勢可以找買點,但不是買組裝那三檔,甚至我認為以後的AI你不用看組裝,真的AI上來一定是零組件,理由很清楚,台灣以前經歷過幾次科技的大行情,PC、NB、智慧手機,如果你買組裝都不是漲最多的,關鍵零組件才是漲最多的,因為關鍵零組件就那幾家,不管誰做都要用。
組裝廠就是長線籌碼在撤,緯創一底比一底低,每一次下來就出量,誰砍的?鐵定不是散戶,就是大戶嘛,這是籌碼在鬆動,他確實要出貨,但後面鴻海在那裡,有別人進來搶,毛利就不會有一開始預估的那麼高,廣達、技嘉、緯創都是這樣。如果三檔一定要講就是廣達,因為他多了車用,但車用也沒那麼快,所以你不用急;技嘉是8、9、10月會密集出貨,11月就不知道了;緯創破季線,季線還上揚,還有一點拉扯力,但再過幾天扣抵向上,反壓就會比較大。所以代工組裝不會是長線的選擇。
華星光,昨天我直接講反彈不是真的,投信買很多,我覺得這種操作也蠻神奇的,前面起漲前是賣的,賣了之後起漲買回來,之後高檔買得也不漂亮,買在高點之後過二天就倒出來,我看不懂他的操作,我覺得他不太成功,昨天的買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最重要的是,明年至少和今年差不多,可是上半年賺不到1元,可以漲是因為大家預期營收向上,8有3億,9月、10月、11月是4億、5億上去,明年再用這個基準往上加,那明年應該鐵定是大成長,可是現在說明年只是大於等於,不符合預期,不管什麼因素。
機殼二家,營邦、勤誠,營邦是A100先出貨,營收先出來,所以股價先往上拉,我們高檔出掉了,因為A100是比較過渡型的,沒有H100主力,延續性沒這麼強。勤誠是H100,但沒有之前講的這麼樂觀。
光纖,波若威,昨天我有說不是在漲CPO也不是漲800G,9/13是報紙在寫INTEL Thunderbolt 5,所以拉起來是市場派在買那個東西,好幾個市場派進去,前鼎也是,所以我認為高檔先不要追,Thunderbolt只是短線的題材,波若威是好股票,他有CPO,不過是後年的事,800G出量也是明年,所以我要等他下來,而前鼎沒有CPO,這個你見好就收。
所以我說AI短線都先不要碰,你要買AI就跟我一起等真正的AI關銉零組件買點到了再買。現在要回到投資的本質,本益比低、獲利有成長性、明年動能明確的。
材料,今天我們還沒出手,但對我們來講就是找買點,我們從今年2月開始操作,買這麼低就是沒差,漲多休息,但我們還是會等買點。
華通,上週五非常強勢,昨天出了,今天早上還有上去一點,後面就下來了,反正我就是獲利放口袋,我認為現在再靈活一點點會更好。
波力,航太複合材料認證要很久,耕耘很久要開始開花結果,還有漢翔、空巴是明年的新動能,第二季2.47元,第三季開始到第四季旺季,全年上看10元,股價只有8字頭,上週五漲停,昨天大漲,今天再創新高94元,還是便宜,明年第一季波音就要出貨,加上汽車輕量化的碳纖維鋼圈有三個新客戶明年要出貨。
神基,上半年2.95元,第三季又比第二季強,全年7元,本益比低,成長性明確,今天盤不強一樣大漲,汽車、航太都不是容易進入的供應鏈,一進去就很搶手,不容易被取代。
有一檔股價5字頭,今年6元、明年8元,你認為會不會漲?籌碼洗完了,和三星關係密切,本益比15倍就有很大空間,我認為應該要20倍以上。